是20世纪30年代的这一白银购买计划却着实使中国经受了几年严重的通货紧缩,使
中国永远地脱离了银本位制,墨西哥也暂时脱离了银本位制,并且它也可算作是在经济
及政治上削弱中国的一个主要因素。
人们曾普遍认为二战将伴随着严重的失业。联邦储备体系曾准备迎接这一结果,
并且欣然接受债券支持计划,因为联邦储备体系认为该计划将与战后所需的宽松的货
币政策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而非通货紧缩)突然降临,成为更大的危机,而
且在朝鲜战争带来的通货膨胀的额外推动下,联邦储备体系最终被迫放弃债券支持计
划这一自缚的锁链。
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同样也在国外发生了。人们曾普遍认为:货币数量对经济产生
的影响很小,除非对货币数量的控制能够成为这样一种手段,即可以使长期利率保持在
低于不存在控制时的水平;这种对货币数量的控制反过来或许能使总需求水平有所提
高,如若不能,那么这一总需求水平将是不完善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几乎一成不变的
药方,而通货膨胀则是几乎一成不变的结果。只有放弃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才能
够被终止。由此再次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一般而言,货币对经济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与百年货币史前3/4 个时期当中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相对比,几乎在整个战后期
间,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持续上升。这种上升大部分明显是对战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
作出的回调。但是,由于这一上升的规模太大,且持续的时间太长,以至于我们不能仅
仅以此作为解释。人们曾经给出了无数的解释:从货币替代物更为广泛的可得性及其
更为良好的特性,到利率的提高,再到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恐惧。然而我们倾向于相信,
尽管这些因素可能都曾发挥过某种作用,但是对战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作出超调的那
部分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全体公众对经济稳定的信心增强。与这一解释
相一致,我们预期下降趋势在长期内将会得以恢复。但是,我们过于相信这些表面现
象,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确定它们的欺骗性何在。在对这些解释进行最终的区分前,我
们将不得不等待实践来揭示真相。
然而,我们对一件事是确信无疑的,那就是货币的发展将继续为其未来进程的见证
人提供意外事件———而研究货币的学者及政治家们一旦忽略了这些意外事件,后果将
不堪设想。
货币存量变化与其他经济变量变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本身,既不能说明引发变化的
原因,也无法说明变化影响的方向。货币方面的变动可能随着其他经济变量独立产生
的变化而变化,国民收入和价格也可能随着货币方面独立产生的变化而变化。这二者
可能是相互作用的,且每一方的变化都可能存在一些独立的因素;或者,二者可能都受
到第三种因素变化的影响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分析货币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范围广泛
的定性证据,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因为这样可以对已有统计数据的这些可能性解释加以
辨析。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超出这些数字本身,对引起这种特殊变化的先前情况
加以辨析,而当我们通过计算机处理这些特殊变化的统计数字后,其特殊性将不复存在。
从我们之前的论述来看,可以充分肯定的一点是,货币方面的变动实际上常常是独
立的,因为货币方面的变动通常不是商业情况同期变化的直接或必然结果。
最明显的例子可能要数1897-1914年的货币扩张,这次货币扩张是世界性的,且
反映了黄金产量的增加。黄金产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是前几十年价格水平下降的结
果,因此,也可以说其反映了货币变动与经济变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很明显,这次
货币扩张并不是由同期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上升所引起的。因为单纯的国民收入和
价格水平的上升,一般会引起世界范围内黄金产量的下降,并且在金本位制下,国民收
入和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引起黄金从个别国家流出。如果货币和国民收入的共同变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