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云婕干妈总是给诗琦姐姐吃最好的补品,但根据妈妈说,诗琦姐姐的吸收能力会比一般人差些。
小时候还感觉不出来,到了青春期时才变得特别明显,所有人都发生过仿佛一夜间长高十公分的事情,但诗琦姐姐的生长速度似乎真的比较慢,在诗琦姐姐十五岁时,十三岁的旭童便高过她了。
难得在某一点上能比肩哥哥姐姐们,每次见到诗琦姐姐时,顽皮又好动的旭童都要跟她比一比身高,坏兮兮地问姐姐:“你怎么长得那么慢!”
诗琦听后也不恼,身材瘦弱的她只是温文一笑,眉目宠爱地看着她,轻轻摇摇头也不解释,有时还会温柔地摸摸旭童的脑袋,笑着柔声说:“不必等我哦,你尽管长高。”
长大后,大家的性格变得越发鲜明,诗琦姐姐的温和性子是出了名的,几乎没有人看过她发脾气的样子。
而马家的老大和老二则早早显示出对做生意的兴趣和天赋,这点让云婕干妈很是欣慰,也甚是烦恼,毕竟一山不能藏二虎嘛。
不过,他俩毕竟年纪还小,谈继承权还太早,谁知道他们之中哪个后来出现了新的兴趣呢?
鸡蛋绝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无论如何,作为家长,云婕有责任为两个孩子的才华提供最好的发展平台,为了培养出最适合继承家业的人选,她选择在大学时送他们去美国读企业管理。
医生家的孩子则从小和针线一起长大,选择从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仅庄学文哥哥继承了美娟干妈和庭宇干爸的天分,在妈妈们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姐姐们也考获了非常出色的成绩,完成本科学位后,最终被哈佛医学院录取。
虽然妈咪总爱打趣说,医学院的院长肯录取姐姐们全因为妈咪在两年前替他做了一场成功的脑癌手术。
旭文和旭雪之所以于本科时没选择在新加坡就读医学院,全是妈妈们作为过来人给的建议,毕竟在新加坡的医学院毕业后,按照入取时签下的合同,每名学生都有义务到公共医院服务三年。
而且,妈妈觉得她们若是在本科就读其他学院,例如工程系或者生命科学类的专业,不仅能增加她们的专业技能,还可以找到时间参与课外活动,扩展社交圈子,多开拓些眼界。
最重要的是,她们和学文哥哥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在课余时间到罗院长的医院学习解剖缝合等硬技术,还有多位专业领域中的翘楚愿意给他们三个当私家补习老师。
在一群出色的同辈映照下,成绩平平且文静少话的诗琦姐姐便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在五位同辈都被送出国读书后,只有她一个人被留在新加坡读大学,还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并不喜欢的企管系。
今年旭童已升上大学二年级,轻松应付工程系的学业之余,为了和姐姐们看齐到医学最发达的美国深造,她也非常努力在课余时在家当个宅女,窝在房里研究妈妈们收藏的医学书籍,或者观摩云端上储存的手术录像。
妈妈们从小培养她们自律,所以并不会时刻紧盯着孩子,也因为三层楼的房子真的很大,自从上了大学后,上课时间变得无比自由,很多时候妈咪和妈妈并不清楚孩子到底在不在家。
这天,住在二楼的旭童隐约听见一楼客厅传来妈妈和家琪干妈的声音,原本想做个好孩子去给家琪干妈打招呼,却听见干妈在哭。
旭童被勾出了浓浓的好奇心,背后紧贴着墙壁,偷听干妈和妈妈在说些什么。
“诗琦的身体那么不好,一个人到国外求学我真的不放心,如果可以,我和云婕怎么会再而三阻止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呢?现在她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见人,连我她也不肯见了…”
说到这里,干妈抹了一把眼泪,妈妈也在一旁叹气。
好一会儿后,思靖妈妈十分诚实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老实说,我不太赞同你们的做法。”
家琪泪眼汪汪地抬头看着挚友。
思靖握紧了家琪的手,才说:“四年前,诗琦的身体确实比现在差,但也不至于到生活不能自理,她是个乖孩子,因为不想让你们担心,所以她听了你们的话,留在新加坡上大学,读了个她不喜欢的企管专业。”
作为亲妈,家琪心里也很清楚,四年前之所以能让孩子留下来,全因诗琦的性格特别温顺。
思靖轻轻叹道:“大家都知道她继承了你的园艺天分,经过努力做出美丽的作品,甚至通过这个作品被荷兰的园艺学校破格录取,如今的她比起当初健康多了,你们不能够,也不应该,再用身体条件的局限遏制她的才艺发展,将心比心吧,今天换作是你,我觉得你也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