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殷道:“可知我唤你来是为何?”
还能是何时?无非是与小姐有关,否则还是来叫她喝茶不成?白棠心中虽腹诽,面上却还是道:“还请夫人明示。”
苏殷注视着她,忖量了好一阵,才道:“你可还愿在大小姐身边做事?”
白棠答:“愿。”
见她回答干脆,苏殷扬眉,显然有些意料之外。
她道:“宁儿嫁往央国却不打算带一人,你……”
“夫人,小姐会带上我的。”白棠眼含笑意,她晓得秋颜宁对自己心软,经过方才一事,怕是已改主意了。
“哦?如此倒省得我安排了。”苏殷喃喃,心下松了几分,旋即又想起一事,面露严色问道:“不过,你并非卖身于我们秋家,我且问你最后一次你真愿与宁儿去央国吗?”
白棠却道:“夫人,您是知我的底细。也清楚如今我无依无靠,秋家待我好,小姐待我也很好,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愿呢?”
虽说秋家碎嘴的丫头多,但这三年却是她十几年里来过得最无忧的一段日子,无需担忧吃住,不必颠沛流离,重要的是她——喜欢秋颜宁。
这段话,她无异发自内心。
提及身世,苏殷不免为之怜悯,心底又有些感激。回忆这三年,原先的担忧竟渐渐淡去,她道:“白棠,当年朝节那日我本不想留你的,可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主意了吗?那夜,我第一次见那孩子讲出真心话,或许这三年里她也只对你讲吧?”
话至此,苏殷轻拭眼角,拉着白棠的手道:“既然你明白大小姐对你好,那也愿你忠心如一,莫要辜负期望。”
白棠一滞,反应过来后才缓缓点了点头,心中百感交集。其实,抛去长相,苏殷反倒更秋颜宁生母,而二小姐颜华更像宁清夫人之女。
她想不到,初到秋家时最无好感的苏殷,却是对自己小姐最好的人。
……
临行之日。
秋颜宁如常奉茶,待接过茶水后才抬眼,墨色双眸中情绪淡淡。
老夫人端着茶水,晃神间又想起曾经。这孩子,每每请安奉茶总是满眼欣喜。昨夜,苏殷与她长谈,那是儿媳头一回与她直论。
她不禁深思:她待秋颜宁如常,这些年来可真这孙女是错了?然辗转反侧,却想不到这孩子究竟错在何处;风雨无阻请安,亦或好心办错事,分明是孝心一片,可于这孙女,她总有发不完的怒。
自始至终,错的不过是她罢了。
老夫人垂眼,望着身穿白色华裙的秋颜宁,蹒跚学步如在昨日,叫她不禁感慨,时光匆匆。她正想再说些,对上那对有些淡漠眼瞳,却又掐灭了。
她明白,她与这孙女之间已疏远了……
半个时辰后,众人又谈论几句,正告别之时,戚家人已候在门外,同秋颜宁走出,她身后正跟着些丫头。
回首时,只见院里姐妹依依不舍,尤其是兰心。
见此情景,她理应伤感,可心却平淡得很。
这傻大姐眼红彤彤,早上替秋颜宁梳头险些哭了,她比她早到秋家多年,其实一想,今日离别哪里舍得。
白棠侧目望向秋颜宁。秋颜正望向秋家众人,面上如常挂着笑意,重活一次,她本就与秋家关系淡薄了,再加这两年里心结已全解,自然不会半分遗憾与不舍。
“小棠。”
秋颜宁唤了一声,白棠闻声跟上,随后上了马车。
定国平京与央国舟山,走水路,后快马加鞭只需八日,结果戚家人说到舟山需要十二日。
这央国位北,靠北海,国土呈不规则三角。疆土由东北往左直到西疆,与朝国相隔一条内海名唤:茫湖。而再往下又与南部小国接壤。
然往外扩,但说到底央国还是北国。平京时她还穿纱衣单裙,待到央国境内时需加深衣披风,气候也不似平京,空气干燥,嗅不到半点湿气。
“这风真大。”
偶然掀开帘,岂料一阵风沙迷眼,沙子险些吃进嘴里。
“呸呸呸,依我看央国也不过如此,这道路怎么这么大的沙尘。”白棠忙放下帘子,擦了擦嘴。
“这是在野外,舟山还没到呢。”秋颜宁正闭目养神,闻声睁开眼,捏了捏她的脸,道:“我知道你不习惯。”
“不知道央国人讲方言是不是嗓门都这么大。”
白棠自小在定国长大,从不曾见过外国之人。而定国除安南、楚湖以外,莫说方言,就是说央语也是细声细气,哪里像戚家车夫扯着嗓子讲,声大如敲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