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好了鞭炮和烧纸,又买了些青菜,冬天的村里青菜还是比较少的。到集市门口的时候,方青青说买点糖葫芦,她说的买点,是买了二十个,差点把人家草垛子都包圆了。卖糖葫芦的大伯有点无措,不知道让她怎么拿走,最后还是方爸支招,找了旁边卖水果的一个泡沫箱子,将糖葫芦插到上面,端了回来。
后备箱都塞满了,后座也放了大部分,方青青和方妈挤在一边,好容易坐进了车,继续出发。
车子开上村路之后,两边的人家有鞭炮声,有狗叫声,有对联福字的红色,有家家户户的袅袅炊烟,但方青青还是明显的感觉农村真的日渐萧索了。方爸坐在副驾驶座一直看着外面,也没怎么说话,他是这里长大的,大概感受更明显吧。
二十分钟左右,车子就到了方青青爷爷家所在的村口,车子一过南道,就看见爷爷奶奶家院门敞开,院里站着的好几个人。
车子在院门口就停下了,因为大伯和大堂哥他们已经迎出来,众人下了车,相互叫人,拜年。
大堂哥笑着说:“一早上,爷爷就盯着窗子呢,他想坐门口等着,太冷了,我们也没敢让他出来。”
方爸边笑着说话,边快步的往院子里走,走到房门口,奶奶正好推门出来,看见方爸方妈笑着说:“回来啦。”
众人赶忙扶着她往屋里走,奶奶虽然身体还挺硬实,但老人冬天感冒就会很严重,需要格外小心。
一家人进屋,给爷爷奶奶拜了年,这时候方如箦也将车开进院子,和堂哥们一起将买的东西搬进屋里。做菜用的直接搬进厨房,糖果糕点之类的就摆在桌上和炕上,方妈把衣服也一一拿给大家,屋里笑声不断,爷爷拿了软糖,立刻就打开给三个重孙子辈,却看三个孩子已经拿着糖葫芦吃起来。大伯接过方爸递过来的酒,笑得满是褶子的脸都红堂堂的。
一大家子都坐下来问着彼此的近况,方青青离家最远,难免被问的最多,方青青也耐心的一一作答。屋子里暖暖的,窗明几净,笑声不断。
他们到的时候也快到中午了,一般除夕的正餐是在下午两三点钟,晚上十点多吃年夜饺子,这样守夜的时候才不会饿。
说了一会儿话,大伯娘开始张罗着做饭,方妈和方青青也一起帮忙。于是,大伯和二堂哥在院子里做大骨头炖酸菜,杀年猪的时候在院子里搭了一个灶,现在正好接着用。大伯娘方妈和堂嫂们在两个院子里的厨房大锅分别做鸡、鱼、羊等一些肉菜,方青青用奶奶这边的煤气小灶做了几青菜,还蒸了一碗蛋羹。
方爸在屋里给方青青爷爷剃了个头,拿热毛巾擦干净,又给剪了指甲,然后趁中午太阳好的时候,穿严实了掺着他出来,坐在门口看院子里的热闹。
方如箦跟着大堂哥领着侄子侄女正在贴春联,一般是在午饭前贴完。大门口贴大对联、门神,院子里所有带门的地方都要贴上春联和福字,马棚、水井、仓房、灶台也都贴上相应的四字春条,什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家宅平安、出门见喜’之类的。
家里早就不养猪了,方如箦拿着‘肥猪满圈(juan)’的春条不知道贴在哪,看见炖猪肉的大锅,就贴在了院子里的灶台上。大伯看二堂哥劈柴的功夫,一转身看见贴在猪大骨旁边的‘肥猪满圈’,笑骂:“臭小子,哪能贴在这儿,这他妈应该是‘肥猪满锅’。”
院子里的孩子都笑疯了,爷爷也笑得直敲拐棍。奶奶穿着新衣走出来,看着灶上的红字说:“贴吧贴吧,今天过年,贴哪儿哪儿好。” 老人都图个吉利,今天遇到什么事都会说好。大堂哥在一旁憨笑,拿了一个出行平安的春条,贴在方如箦的车上。
冬日里的农村小院,到处充满着烟火气,方青青站在门边,笑着看着这一切,想起多年前想和人分享的心情,她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烟火缭绕中弯腰添柴的大伯,院子里疯跑的方如箦和侄子侄女,阳光中笑眯了眼的爷爷和奶奶,还有不远处白雪覆盖的田地和林荫路。她将照片发给程简,写上一句话:这是我出生的地方。
第42章 第 42 章
程简看着发过来的照片,这是她完全没接触过的生活,却倍感亲切,虽然镜头里没有方青青,但让人感觉方青青就在那里。她也越来越了解方青青成长的环境,只有那样一群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养育出同样热爱生活的孩子,真诚而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