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让云芳至今都感到困惑的记忆,就在她十四岁生日的那天,爸爸陪着她在公园里走了好长时间,她还很少那样和爸爸散步,因为爸爸一直都很忙。爸爸是突然的对她说:小芳,你要让自己快乐,而不要让自己受委屈,委屈的去生活会消磨斗志。当时她觉得自己是听懂了这句话,但很多时候去回忆这句话时,她又很困惑。
快乐,指的是什么?
寒假结束,云芳重新回到学校,她是很激动的,她又可以见到许清。但许清晚来了一个多星期,而那个星期云芳觉得好多未知,她不知道许清还会不会回来学校继续读书,也许她已经到香港和她父母一起生活了。一种莫名的惆怅让她情绪低落,甚至对学习都无法提起太多兴趣。
可许清还是回到学校,了解到晚来的原因,是她和父母在一起过了一个寒假,又因为签证的问题而耽误了行程,所以才晚来。这让云芳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毕竟许清还是回到了她的身边。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让她萌生出一个想法,如果许清那天对她说的话是有所暗示,她是不是可以使这种暗示更明朗呢?她怀着激动的心情,先做了一件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和那个男孩摊牌。男孩十分惊讶,不明白为什么过了一个寒假她就会提出分手,两人谈了差不多三个小时,男孩才被迫接受分手,并怀着一抹恨意从她的视线里消失。她感觉那场谈话消耗了她太多精力,可也是值得的。然后她半犹豫又半催促自己的约了许清去公园里游玩,两人划了一会船,而她的心一直是处于忐忑之中,她在思考着一会儿怎么表明她的意思。
两人坐在草地上,享受着春日的阳光,和煦温暖。
闲聊了会各自过春节的事情,云芳有些紧张的说:“我和他分手了!”
许清惊讶的看着她,愣了几秒钟,说:“你真和他分手了?”
她点头,表情却不忧伤,而是带着一种揣摩,她在揣摩许清的态度。
“你提出的?”
“嗯。”
许清突然笑起来,说:“你不会听我说的,就和他分手了吧?”
“是因为我对他也没有那种感觉。”她争辩道。
许清不说话,看着远方的湖面,有几只野鸭子在那儿嬉戏。
隔了好半天,云芳偷偷看一眼许清,有些畏缩的说:“你说两个女人——”
许清收回视线落到她的身上,目光灼热,好像要将她燃烧,说:“你喜欢我吗?”
真是够大胆,也真是够直接,也许是她或者她一直在想的问题,也许是她或者她一直想知道的。还有那么一点距离,她们就可以离得那么近,而再近一点,她们就可以感受到彼此澎湃的心跳声。
一阵微风吹来,她们感觉心很沉静,鸟声烘托她们沉浸的心,她们感觉是多么的自然和惬意。
我喜欢你。
是的,我也喜欢你。
微风又吹来,一切又好慵懒,像花了好长时间,琢磨琢磨在琢磨,结果就是那样。人的本性,可以去强加意志吗?自然法则,真的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吗?内心的平静,又建立在什么上面?这些需要花脑力去思考的问题,好像也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仔细琢磨。为什么人和人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和那样的情感?这些情感又是怎么来定义?
不是简单的我喜欢你,不是简单的我爱你,更不是简单的两情相悦,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过程。有些人盲目的爱着,有些人盲目的生活着,有些人盲目地就到了中年、老年,有些人一辈子都看不到自己。这多可悲呀!
云芳花了多长时间看到了自己,她自己也忘了,就是内心的挣扎,再挣扎,最后挣脱。所幸,她的爱人有多聪明,给予她那些积极的意义,在一点一点的催化下,她找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感,那不是片面的,不是为了繁衍,还有爱。如果说这爱不对,那违背心意的爱就是对的吗?这多难解释啊!可能她是唯心论,但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又有多少不唯心。
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枯燥的对另一个人二十九年,TA就已经赋予意义。用二十九年来证明爱的界限应该更宽广,还有什么是值得困惑的呢?还有接下来的二十九年,或者更多……
作者有话要说:
一些额外的小插曲,接下来又回到主题
第127章 迷茫
罪恶的世,关于苦难和救赎……
灵犀慵懒的坐在靠窗的卡座上喝着咖啡,欣赏着与她无关的街景,这种闲适的感觉让她觉得自己是脱离这个世界之外的。这种感觉谈不上好,但也不坏,有一种发现的欣快感,使她拥有了一颗娴静的心。怎么说呢?她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