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轶事之长夜未央_作者:倦茶先生(18)

  “原是如此,昨夜臣妾以为王爷你会过来,故在房里等你”

  “怪本王一时兴起,忘了遣人知会你一声,下回你便不用等了,早点歇息才是。”

  “下回王爷读书兴起,臣妾可以侍奉左右吗?臣妾在家中时,也喜读书。”

  赵熙延听见这话忘记了尴尬,来了兴致“王妃在家中时都读过什么书?”

  “臣妾在家跟随家中兄弟读过一些四书五经,还读过一些古人游记。”

  “王妃乃女子,还喜读游记?不知王妃喜那位前辈的哪篇游记。”

  “臣妾读过徐知行撰的江南游记,里边写的江南烟雨,秀山俊峰实在是引人入胜,令我神思向往。”

  “王妃果然是书香世家中的好女,喜江南风景。”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一路相谈甚欢,赵熙延与王妃相谈甚欢,一时之间忘记了尴尬。苏清书见这状,觉着夫君与自己亲近不少。往日随着母亲到宫里请安,也悄悄瞧过他,那时只觉得他丰神俊朗,温润如玉,现在更是觉得这个人博学多思,待人极好,自己真真是得了良缘。

  转眼间,就到了丞相府,一下马车就见着丞相带着府里的人在大门候着了。“臣携家人见过端王殿下、端王王妃”清书见父亲母亲带着兄弟姐们在门外跪迎,鼻头一酸,父亲两鬓斑白给自己下跪,她想赶去扶起,但是转眼就想到于理不合,忍着收起了手。“丞相多礼了,都起身吧。”赵熙延是皇子,也是亲王,而丞相是臣,即使位极人臣还是得向皇子亲王行礼,因为皇子为君,丞相是臣。丞相引着赵熙延入府,苏清书紧随其后,母亲向她递了个眼神,苏清书心领神会。一行主子到了丞相前厅,赵熙延刚坐下,小厮丫鬟们鱼贯而入,斟茶倒水上点心。“老臣两袖清风家中并无甚么好东西招待殿下,家中简陋,还望端王殿下见谅。”“泰山乃我朝丞相,身居高位,一心为我大齐江山,于社稷有功,虽为文官之首,却两袖清风,乃天下典范,本王敬佩。泰山家中的茶胜过万千,小王深感荣幸。”“老臣年迈,那里还能为社稷做些什么,只是略尽绵力。老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泰山言重了,您这是为天下苍生造福,为父皇分忧,实为百姓之福,我朝廷之福。”赵熙延和苏相两人在前厅客套,苏清书却见过府中女眷以后,随着母亲入了房说些体己话。苏夫人握着苏清书的手“清书,王爷待你好不好?那两个侧妃好相处吗?”苏清书一脸笑意明显“王爷待我极好,是个体贴的夫君。那两个侧妃也只是昨日见了,还没有过多的接触。”“那你和王爷圆房了吗?”苏清书听见母亲提起这个,顿时羞红了脸,半个字都没吐出来。

  “清书,你和王爷圆房了吗?”面对母亲的一再追问,苏清书低着头答了句“嗯”,声音细如蚊丝。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生怕你这样的性情不讨王爷喜欢,冷落你呢。”

  “母亲不会的,王爷待我极好。那日还给我送了补血的羹食还有一些可精致的点心。”

  “看来王爷是个疼人的主,你可要好好抓住机会,争取早日为王爷生下世子。”

  “母亲,女儿刚嫁过去,你怎么就说出这样的话,那里有这样快的。”“我的傻姑娘哟,你还没进门府里就有世子了,你不早日生下嫡子以后王府里你如何抬起头来,嫡子比长子贵重,你得早早为你自己打算才是。”

  “母亲,我明白。但是女儿还只是新妇,子嗣这事还得顺其自然的好。这事不是打算就能有的。”苏清书被母亲说得面红耳赤的,心想自己才嫁几天啊,母亲就催着要外孙。

  “胡闹,你不早做打算,孩子还能从天而降吗?你自幼这样倔强的性子,得多放下身段去讨王爷喜欢,王爷留宿得多,你才能在夏家那个丫头前头怀上。夏家那丫头是王爷亲表妹,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深厚着去,你不上心不打算,两个侧妃的孩子都比你的孩子大,你让嫡子将来如何自处。”

  苏清书听母亲一席话,突然有些慌,那个表妹与王爷青梅竹马,长得也甚是美貌,尤其是那双眼灿若星辰,任谁多看两眼都会心动。还有那个丘氏,楚楚可怜,我见犹怜,惹人疼惜,又得王爷一见倾心。转看自己,虽然什么也不比她们差,但是情分确是与王爷最浅的。这样想想,苏清书不免有些慌神,她觉得母亲的话在理得很。“母亲所言极是,女儿会尽力讨得王爷欢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