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轶事之长夜未央_作者:倦茶先生(22)

  少元帝听见这话有些高兴,想来这个儿子很是爱戴君父,年纪都已经十七了,没有结交过朝臣,也无甚野心。历来的帝王都不喜自己还在世,儿子就惦记皇位,这不仅威胁皇权,也威胁着皇帝,这也是皇帝为什么不喜太子的缘故。沉默了半日的太子发声了“儿臣认为十一弟能胜任,总所周知十一弟文武双全,宅心仁厚在民间风评极佳。十一弟深受士子称赞,又是亲王,这样的分量的皇亲前去,相信那些乱党定能感受到朝廷之诚。”

  太子这话一出,惊了赵熙延,他不过是第一次上朝太子竟然就看不顺眼了,急着排挤出去了么?赵熙延从未踏出皇城一步,何来民间风评极佳的说法。还不等赵熙延说什么,附庸太子的臣僚都附议太子所言,见此状,皇帝就发话了。“太子考虑得甚好,但端王刚成婚,晋封大典尚未举行,便下江南不妥。”“启禀父皇,钦差下月才下江南,不急于一时。端王不出几年便要加冠,应多多历练,为父皇分忧才是。”皇帝再次拒绝了太子的请求。这事暂时翻了篇,朝上又开始商讨着岭南地震之事。赵熙延听着朝臣报着岭南地震之状,赵熙延揪心得很,一震就死了百姓三万余人,致整个岭南地区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实在触目惊心。

  赵熙延下了朝的时候都已经是正午,她忙往前厅走。她一进前厅就看见府里三个女人在逗弄着赵琪琛,丘如玉拿着小米粥追着赵琪琛喂,夏淑宁拿着拨浪鼓摇晃着,苏清书握着赵琪琛的小手。这幅画面使得赵熙延的心情好了许多,赵熙延还一身朝服,三人见了赵熙延都屈身行了礼。“在家中不必多礼”赵熙延往赵琪琛的方向走去,一把抱起了孩子。虽然这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这是十三弟唯一血脉,自己也是欢喜得很。“这小子可是光顾着闹,都不进食?”

  “琪琛可听话了,他只是吃不惯小米粥。””丘如玉笑得羞怯

  “王爷可有给小王爷取个小名?整日叫大名,不够亲近,”苏清书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白白胖胖,眉眼间与赵熙延有些神似,但是也说不上哪里很像。反正也是可爱极了。

  “大名是父皇所赐,小名却是未曾取,你等可有什么好名字?”

  “小名不如叫包子可好?”夏淑宁想起赵熙延小时候爱吃热的素菜包子,这个孩子脸蛋胖乎乎神似赵熙延爱吃那样的素菜包子。

  “包子,咱们的皇长孙小名叫包子,传出去那不是得引人发笑嘛”苏清书忍俊不禁掩嘴笑了起来。

  “臣妾觉着包子挺好,甚是可爱,臣妾在民间长大,总是听说贱名好养活。”

  “那小名就叫包子吧,切勿传出去,以后孩子大了怕是要怪人。”赵熙延也忍不住发了笑,表妹真是奇思妙想。说完赵熙延便往主屋走去了,唤了钟情来为他更衣。

  赵熙延着了常服,洗了一把脸,就转身到了饭桌上。亲王府里依旧是四十九道菜,赵熙延坐下夹了两筷子菜,就陷入了沉思,身为皇亲官员不受天灾依旧是日日鸡鸭鱼肉,但是想起岭南地震受灾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离失所,他心情堵得慌。幼时他与十三弟误闯过冷宫,那个暗暗的屋子里都是得了天花的宫女,她们躺在凌乱不堪的床上,身上的皮都烂了发脓,房间的霉味很重。他以为这大概就是人间最惨的模样,后来又听太傅说过,饥荒时,灾民所到之处草根树皮都被啃光,甚易子相食。赵熙延天生善良,多愁善感,哪里听得下这样的言语。如今他第一日上朝就听见这样的消息,心情怎么能好,现下吃饭都无甚么胃口。

  “王爷,今日饭菜是不合胃口吗?要不要吩咐厨子重做?”

  “王妃不必,饭菜甚好,只是本王今日胃口不佳。”

  “表哥可是生病了?”夏淑宁看着表哥这几日都没有胃口,很是担心他是不是病了,但是碍于和自己赌气,硬是不肯说。

  “没有生病,不必担心。”赵熙延放下筷子,硬扯出一个微笑,以示安好。

  丘如玉一直没有说话,只是关切地望着赵熙延,神色有些黯然。赵熙延放下筷子,安抚了她们几句又回了房。这个时候,宫里的人又来了,夏贵妃请赵熙延入宫。赵熙延打发了公公,叹了口气。赵熙延使人将春凳搬到院子里,他打算小憩一下,正午的毒太阳过了再入宫。赵熙延独自在院子里小憩,苏清书正好前来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