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也知道如玉为了孩子牺牲颇大,很是同情她对十三一往情深。可是她再委屈也委屈不过本宫的孙女,自幼流落民间,吃尽苦头。如玉她再难,也有皇帝一路保驾护航,十年荣华富贵。本宫的孙女十年流落,吃不饱穿不暖的,想想都要泪流不止。待她入了宗蝶,本宫定要亲自抚养她,补偿她多年吃的苦。”
“皇帝,你就不要再犹豫不决了,一个贤妃你怕些什么?这事闹起来对她一点好处都没有,真闹起来,哀家将琪琛带到咸福宫与韩姐姐一块养着这两个孩子,两兄妹也可以培养培养感情。将来琪琛承袭了贤亲王位得多多疼惜这个妹妹才对得起十三的在天之灵。”
“本宫也是这般想的。”
韩秋衣与太后互看了对方一眼,赵熙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太后与韩娘娘说得确实很有道理,他是皇帝有什么决策根本不需要考虑谁的情绪。可是他不是他父皇那样的皇帝,他会惦记如玉十年生养不易,惦记她是琪琛的生母。赵熙延第一次怨恨起了这个自幼一块长大的弟弟,惹一身风流债就算了,还是个薄幸人。如今人都走了将近十年了,前脚照顾了他的生母与遗孤,后脚还得帮着他照顾私生女,真真是上辈子欠他了。他倒是风流完了一了百了,留在一大堆烂摊子,要自己帮他受着。这一场商议毫无结果,太后与韩秋衣站在一处,赵熙延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皇上,本宫这里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
“娘娘请讲,熙儿听着。”
“十三走了这么多年了,琪琛挂在你的名下做长子,如玉名义上也是你的妃嫔。如今如玉是全心全意爱慕你,不如皇上真的收了如玉。如此一来,如玉就算知道了真相也不会太伤怀,也有利于隐瞒琪琛身世不是?若是将来如玉能有幸生下你的孩子,她就更不会计较什么了。”
“娘娘这话不要胡说,如玉是十三的遗孀,做哥哥的怎能干出这样有悖人伦之事!何况朕对如玉实在无意,这样强凑日后更加令她伤情。”
“哀家觉着姐姐说得有理,为帝王者雨露均沾才是,喜不喜欢不重要。你连皇后都能原谅,为何接纳不得如玉?如玉可是一心一意向着你,比皇后那厮好得多了!你与皇后之事哀家不再过问,可是你也不该厚此薄彼了。”
“母后!这怎能相提并论!皇后是朕的结发妻子……”
赵熙延给这两个长辈气得胸中一口气堵住了,两个长辈见了皇帝动怒了,也不敢再说下去了。赵禧延已然是个薄幸人伤了如玉,又怎能叫他又去做个薄幸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两个老姐妹合力坑崽
小赵永远在替别人养孩子的路上
第168章 思贤郡主
赵熙延觉着他与太后和韩娘娘说不到一处,只好跑回未央宫与夏淑宁商量。这事也算后宫事,毕竟这个遗孤就算认祖归宗,顶天了也只是个郡主。夏淑宁也与赵熙延一样犯了难,按道理封了郡主就封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贤妃那处不好交代,若是知道真相受不得,闹起来确实难看。就算不闹起来,万一心灰意冷自戕了也是皇室丑闻。大齐妃嫔不可自戕,若是自戕会祸连家人,连带着生育的皇子皇女也不受待见。夏淑宁与丘如玉多年也算深交,琪琛也是在夏淑宁膝下长大的,她也知道丘如玉性子格外倔强,她不愿见到这样的场面。不管怎么样,总是希望她康健的活着才好。赵熙延没敢告诉夏淑宁,太后与韩娘娘那个无理的建议。两人商议无果,赵熙延寻了个空闲的夜去留宿花时宫。他这些年前朝有什么疑惑都会到花时宫询问颜逢君的意见,颜逢君时常一两句话就叫赵熙延恍然大悟。他不会觉得自己比不上颜逢君失了面子,反而常常虚心请教,真心佩服颜逢君的才干。也常常感叹她困在深宫中是大材小用,可是颜逢君却不以为然。她觉得如今相夫教子也挺好的,过去打打杀杀的实在太累了,每日都是将脑袋绑在腰上一般的兢兢战战。如今每日躬亲照料一双儿女,凡事有赵熙延扛着,她受着宠就行了,惬意得很。她若是有一餐不吃,赵熙延也会巴巴来哄着她吃。颜逢君听了赵熙延说完却笑了,赵熙延更是不解。
“陛下这是为这事苦恼着?”
“这事棘手得很,你为何还笑了起来?”
“笑你傻啊。”
“朕…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