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赵熙延从花时宫起身,下了朝就往偏殿跑。赵熙延不想再拖了,又传召了京兆府尹带了于碧母女进宫。于碧很是欢喜,但也隐隐约约觉得不太对的样子,为何娘亲每日这般伤心?女人到了赵熙延跟前,一直跪着,赵熙延也不叫她起身。
“朕这番叫你进宫,是有要紧事与你说。”
“皇上的话,民妇一定牢牢记住。”
“于碧确实是已故贤亲王之女,不日朕就会下旨册封她为郡主,认祖归宗。”
“多谢皇上!”
“你不要急着谢朕,听朕说完。朕不打算将郡主生母公诸于世,所以你应当晓得怎么办。”
“民妇一定守口如瓶,绝不敢胡说八道。”
“册封郡主那日会有人送你回宜州,朕赏赐你五千两作为补偿,你怎么用朕一概不过问。但是记住了,不管你家有多少人,郡主的出身这件事一定不要胡说八道,否则……”
“民妇明白,绝不会让家里人说出一个字。”
“宜州就不要住了,迁去秦州住。以后有难,拿着这块令牌去找知府就不会有人敢随意欺辱。可是你们若是为虎作伥,拿着令牌仗势欺人,朕也不会因着你是郡主生母而姑息你的家人,听清楚了吗?”
“民妇多谢皇上恩赐,民妇绝不敢这样做。”
“今后好自为之,不要惹出事端来。你这些年来养育郡主辛苦了,这两日好生与郡主团聚团聚,以后就不要来找她了。”
“民妇…多谢…皇上。”
女人有苦说不出,面对皇家天威除了叩谢,别无他法。皇上这般已经是格外仁慈了,可是那毕竟也是她的女儿,此生不再相见亦是太残忍了。赵熙延何尝不知道要骨肉永久分离是件残忍事,可是他必须要这样做。他不能叫世人知道孩子有这样嫁了屠夫的生母,不能叫世人嘲笑皇家郡主。女人带着欢天喜地的于碧回了京兆府尹府,想到过不了几日就是永别,心如刀割。如果当年不曾遇见郡王,或许她嫁了那个送了她梳子的货郎,日子是艰苦却不必受着这些苦难。
赵熙延拟定了册封于碧为思贤郡主的圣旨,将她的名字也从于碧改成了赵灵晗,出身也改成了生母是已故贤亲王的通房丫头窦氏。是因自幼避祸藏在秋水山庄,后因身体娇弱一直在秋水山庄养着,现在大好送回宫里。一切都合情合理,挑不出毛病。赵熙延事先将事情告诉了韩秋衣和太后,韩秋衣和太后都很满意皇帝这样办事。赵熙延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就到了韩秋衣手里。他要韩秋衣自己去和丘如玉解释这个孩子的存在,他就不掺和了。
圣旨还压着没下,赵熙延只是留几日给于碧与生母再相处相处。于碧每日都得进宫见赵熙延,得了好多衣裳和书,更得了吃不完的精致糕点,很是高兴。她的生母见到了这般样子心里五味杂陈,不知该作何反应。这样的锦衣玉食于碧本应生来就有,偏偏跟着自己出去吃了这么多的苦,常常是吃不饱穿不暖的。如今将她送回来,也是回归本家了,明明是桩喜事,偏偏半点也高兴不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中间插播一段狗粮
适宜深夜食用
第169章 大事不好
才过了两日韩秋衣就迫不及待去了瑶华宫将这事与丘如玉说了,尽管言辞委婉,但是丘如玉也不傻,听清楚了。丘如玉听了没哭没闹,像个寻常人一样。韩秋衣一脸的歉意,丘如玉反倒是安慰韩秋衣,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不必伤怀。韩秋衣怎么也没办法相信丘如玉的反应竟然这般稀松平常,好像不过听了一件闲事一样。丘如玉坚持说自己无事,这么多年早就放下了,瞧不出一点难过的样子。韩秋衣半信半疑在瑶华宫磨磨蹭蹭了许久,丘如玉一如既往拿起针线做着刺绣。良久,韩秋衣确认她无事,才离开瑶华宫。赵熙延得知丘如玉的反应也很是奇怪,连着试探了好久,还是不哭不闹,什么事都没有。
没过两日,赵熙延见丘如玉没有多大反应,便挑了些礼送去,安抚安抚。赵熙延连夜送走了赵灵晗的生母,下旨册封赵灵晗为思贤郡主,昭告了赵灵晗的身世。不过是个丫头片子,将来也是嫁人的,又继承不了贤亲王的爵位,也没谁过问。赵灵晗册封郡主那日眼泪汪汪的,一脸不情不愿,周遭的人全是陌生脸孔。赵熙延没办法顾及她年纪小小就与生母分离的痛苦,只能板着脸将她带回了皇宫交给了韩秋衣抚养。赵熙延一再叮嘱她,于碧这个名字已经成了过去,也不要再提起以前的爹娘和弟妹,要谨记自己是已故贤亲王的女儿,是尊贵的大齐郡主。赵灵晗很抵触,赵熙延拿出了帝王的威严,板着一张脸很是严肃,吓得她只能乖乖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