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运到,沈秋华让齐悦和柳瑜去送。剧组上下从演员到工作人员都有,东西不贵重,但是实用。每个人,包括那些老艺术家们都乐呵呵的,雪中送炭就是这个意思了。
当晚沈秋华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第二天的脸色也好了很多。杨琼这下得了便宜,村里资源太少,她想炖补品都买不到新鲜食材,于是她全部从网上订购,然后走物流进山,无非就是多给点物流费。后来,整个剧组的后勤部门都觉得这个办法比出山采购更加方面,全都采用了这个办法。一车一车的东西源源不断从山外面送进来。
“我看小杨这脑子啊,适合搞后勤。”导演韩勇说。
“导演,我这都是被逼的。你看秋华,从进山到现在,人又瘦了一圈。这还是我一天三顿这么给她补身子呢。”杨琼忍不住叫苦。
沈秋华这会儿在和京剧艺术家章玉笙探讨京剧。她的戏份不多,所以一天里会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剧组里这么多老艺术家,她哪能放过?先从自己最熟悉的章玉笙下手。
章玉笙之前和沈秋华合作过《巾帼名医》,那时候就对这个年轻女演员印象深刻。这么漂亮的年轻女孩,一点时下新人演员的骄矜之气都没有,反而有种年轻演员身上很难看到的如华气质。相处下来,他发现沈秋华知识渊博,尤其是古典知识学得极为扎实。加上沈秋华跟着魏越彤学习京剧,和他也算半个同行,能聊的相同话题很多,所以那个时候,两人就处得不错。
这次再相见,章玉笙发现沈秋华的演技比那时候有了很大的进步。京剧也是,在外行听来,已经分不出她和专业京剧演员的区别了。
“秋华啊,你这身段,够个上台的标准。只是你这嗓子……”章玉笙顿了一下,“终究是差了一点。”
这话沈秋华不是第一次听说了,她明白很多事不是努力就能成的。“师父,我知道。魏老师已经跟我说了。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我只是喜欢。”因为在《巾帼名医》中,章玉笙饰演的是沈秋华的师父,所以她的称呼一直没有改变。
“这话就错了。想登台那不是野心,那是志向。我打小学戏的时候,挨了多少板子。那时候爹妈把我送到戏班子里扭头就走,根本不敢留下来看。我吃了这么多苦为了什么?为了成角儿。这叫野心吗?这不叫。不为了登台唱戏,谁去吃这些苦啊?你说是不是?”章玉笙手里捏着两颗文玩核桃,椅子边的小桌上是一个小茶壶。他拿起茶壶喝了一口,“你这嗓子虽然不成,其他却完全不在话下。也是祖师爷赏饭呐!如果在从前,那你也就能跑个龙套,可惜了你这模样。不过现在好啊,你不能登台唱戏,可以在电影里唱戏。到时候找个人给你配上唱腔,你们俩就像演个双簧。哎,这就美了。”
沈秋华听了心里也有些想法。“师父,您说得容易。和京剧有关的电影也确实出彩。可是《霸王别姬》、《梅兰芳》都有人拍过了,现在拍已经出不了新意了。再说之前拍的都是男旦,女旦有什么好拍的?”
章玉笙摇摇头。“丫头啊,你在这个圈子里待的时间还短。故事呢得慢慢找。你也说了,男旦都让人拍了,你再拍还有什么意思?是时候拍女旦了。”老人家说完这话身子向后靠在竹椅上,闭目养神。
沈秋华见状打算离开,就听章玉笙闭着眼睛说:“我知道你打算和我们这些个老家伙学点东西。今天赵成和有空,你去找他聊聊,他脑子里的东西多着呢。别放过他。”
“是。”沈秋华美滋滋地去骚扰老赵头去了。
赵成和是演了四十年电影的老艺术家。被杨琼炖的燕窝粥成功收买。老爷子感慨:“要说这燕窝是好东西啊!可惜我不会做。每次都熬不出这么好吃的粥。”
杨琼为了沈秋华已经变成了炖补品的高手。沈秋华的嘴是有多刁,手艺差的她根本吃不下。
“赵老,你要是喜欢吃,以后我经常熬好给您送来。”杨琼觉得如果能用补品收买这群老头老太太,那可真是挺划算的。
赵成和急忙摆手。“那可不行。现在有你给我送,以后你们走了,我喝上瘾,找谁要去。”他摇摇头。“东西是好,可是人得惜福,我这个岁数,吃不了太好的东西了。”
沈秋华这算是攻略了赵成和。每天空闲时间都来找章玉笙和赵成和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