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家里都好。”
“那家里什么事啊,还要你跑这么远?”林柏寒放心了,拿起茶几上的水果吃起来。
“没什么大事,就是你爷爷想见你。”柏春然的话吓得柏寒一下子呛到了,她剧烈地咳嗽好一会儿,终于平复了,看着柏春然一副恶作剧的嘴脸,说:“柏教授,大白天的,别这么吓人好吗?我爷爷都过世很久了。”
林崇德沉吟了一下,说:“小寒,是这样的,爸爸是被你奶奶抱养的,现在我的生父找到我,要我认祖归宗。”
“啊?爸,您这是不当领导,改行做编剧拍电影了吗?”林柏寒笑嘻嘻地问,看林崇德半晌没吭声,又问:“这么说是真的,那奶奶同意吗?”
“奶奶同意了。”
“到底怎么回事啊,爸你给我说说?”
“这事说来话长——”
原来林柏寒这个爷爷叫卢恩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刚17岁的卢恩义弃文习武投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就在胡琏的第十一师任职,由于为人机警,作战勇猛,且颇有计谋,深得胡琏赏识。石牌保卫战中卢恩义身负重伤被送往医院救治,在医院巧遇当战地护士的中学女同学,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且在众多战友伤员和医院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完婚。婚后不久卢恩义伤愈归队,又参加了湘西会战,并且荣升为上校团长,这期间因为战斗艰苦,两人只能书信联络。抗战胜利后,卢恩义去医院找妻子,却发现自己做了爸爸,他欣喜若狂,给儿子起名卢正文。
解放战争爆发,卢恩义又一次上战场,不久,他所属的整编11师在南麻与华野激战,卢恩义再度负伤被送往医院,伤愈后,被老上司胡琏推荐到南京的作 战部工作。1948年,一些国、民、党、高官都在转移家产家眷,卢恩义已经明白国、民、党、大势已去,花重金给妻儿买好了去香港的船票,结果怀孕七个月的卢太太因为操劳加惊吓早产生下一子,卢恩义看着这个早产的儿子,理智告诉他即使把他带上船,也很难在长途的海上颠簸航行中存活,并且还会拖累爱妻。所以他狠心将孩子托付给家里的保姆周姐,并且给了周姐一笔钱还有两根金条,让她带孩子去乡下躲避。周姐的夫家姓林,早年在东北军当过兵,但是伤了腿,变成了跛子,在码头上给人扛包维持生计,两人的儿子几年前生病死了,看着这个爹娘抛弃的孩子心疼,就辞工带着孩子回了老家,并且精心将孩子养大,这就是柏寒的父亲。
卢恩义后来也随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去了台、湾,几年后从军队离职去香港,再后来全家移民去了美国。十年前缠绵病榻多年的卢太太梦见那个孩子没有死,只是生活很困苦,她就让卢恩义想办法回大陆找寻孩子。卢恩义驰骋疆场杀敌无数,却对妻子俯首帖耳,当即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到大陆寻亲,终是一无所获,而卢太太也怀着深深的愧疚和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时给丈夫和其他孩子留下的遗言就是一定要找到孩子的消息。卢恩义本来对找寻这个孩子不抱希望的,但对发妻的遗言还是很认真的,于是他把美国的事情都交给长子,自己由女儿陪同专程来大陆寻亲。后来发现大陆的投资环境不错,就在大陆建起了工厂,边经商边寻亲。皇天不负苦心人,在不知第多少次走访周姐老家的时候,终于在一个老人口中得到一个消息,当年是有一对夫妇从南京回来,还带着自己未满月的小儿子,男的姓林跛脚,女的姓周,只是后来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们就搬走了,好像去投奔了男人的老家亲戚。
又费尽周折才找到辽宁的一个小县城,在当地警方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周姐。两位老人跨越半个世纪再次相遇,都老泪纵横,不等卢恩义说出来意,周姐就说:是时候告诉孩子真相了。卢恩义更是激动得不停地说感谢。
看着周姐生活的环境比较普通,而且周姐的两个亲生孩子也都因为家庭条件没读多少书,至今都在乡下务农,虽然不会挨饿,却也看得出来不是富裕的家庭。卢恩义想只要孩子活着就好,以后自己可以给他富足的生活。
但是及至一行人又找到林崇德,知道林崇德一直读到高中毕业,又参军,现在又是国企领导的时候,卢恩义的内心是震惊的,更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当年参加过大小上百场战斗,轻伤重伤难以计数的硬汉此时只能拉着周姐的手一直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