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慕见状莞尔,说道:“太学的入学试在下个月初八,按照年岁,周大夫家的灵儿与王姑姑家的水生都能考,这阵子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来找我。”
“真是多谢宋大人了。”众人感激涕零。
尚喜胡同只住着宋慕一个官身,又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如今出息了也和善得很,众人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更巴望着自己家的孩子有朝一日,能像宋慕一样。
此时,别人家小孩宋慕才走到自家门口。
宋兆没想过宋慕会回府,见她又是大包小包,忙将重物从她身上卸下,说道:“大人怎么这个时辰回府?”还没等到宋慕出声,宋兆便又说道:“我马上让阿菲煮饭,大人请先洗漱。”
家里的气息让宋慕放松不少,在中庭的水缸里净了手,便往内室走去。
宋府是宋慕姑姑置办的宅院,如今府外还完好保留着姑姑亲手写下的“克勤克俭,书香世家”的牌匾。宋家祖籍在广陵,世代读书人,在前朝时还出过好几位进士。宋慕的姑姑宋岚从小就在读书上天赋异禀,是广陵出名的神童,十五岁被地方学正推荐入京城太学读书,三年后就成为文正官,成为一时佳话。
当时宋慕的父亲便要求宋岚带着长子赴任。在太学的教习,可为家中子弟谋个生源。可宋岚却选了宋慕,将八岁的宋慕带回了京城。
宋慕觉得是自己天赋不高,得了姑姑的同情,这才有幸与姑姑相伴了六年。
楚国的风气自由,一向鼓励男女平等,不论是士农工商,都不乏女子的身影,国内更允许同性通婚。不论男女,只要有一技之长,能养家糊口,都可自由嫁娶,不受约束。大楚里,像宋慕这样女子撑起门楣的人不在少数。
宋兆宋菲是宋慕年少时在路边捡的兄妹,如今却将宋慕照顾的很好。
沐浴间一早准备好了干净的衣衫,炉子里的洗澡水冒着呼呼的热气。宋慕打开水闸,温热的水流便涌进澡盆子。宋慕除掉衣衫,便钻进澡盆子里,随手拿起桌上的画本子看起来,疼了一天的脑袋才觉得清明。
此时朱雀大街的学正府里正上演每日一见的好戏。
“守岁的时候是你答应我的,今年开始不蓄胡。”说话的男子声音低浅,十分好听,正是刚刚桃花林里的白炀。
“可我已是知天命的年纪,这胡子也留了近二十年,比书起年岁都大。还是太胡闹,日后怎么在太学立足?只能食言了。”
楚国的中央太学以文、礼、史、乐、武、书、数、德为主要学科,按照学科不同,分为东、西两院,每门学科设一正九司。招收十二岁以上学生,不分男女。发展至今,已有学生三百人,成为楚国招贤纳士的主要场所。而太学学正更是一国大儒,并身兼太子太傅的职务,是东宫的启蒙之师。
说话的人正是奉贤朝的太学学正李蔚文,一身灯草灰的袍子,温润雅致,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此时他看着白炀气闷的样子,讨好的将茶盏吹冷,递到他面前。
虽说楚国允许同性成婚,国内不乏同□□侣,但大楚开国近百年,名门世家里,也就是这位学正大人是由圣上赐婚,迎娶了太学乐正大人白炀。
李府上下一开始是很不适应的,但眼看着白炀身边的李蔚文逐渐多了烟火气,言谈举止快意自在的样子,便逐渐接纳了。更何况李书起还十分喜欢白炀。
“白叔,您就放过父亲的胡子吧。还是请父亲带我们坐画船游羊湖。姐姐刚回来,想必还没去过羊湖游玩。”李书起一旁笑着说道,一边为李书媛的杯盏续茶。
白炀知道他日常对玩乐没有多大兴致,再看看不远处李书媛神色淡淡的样子,便知道书起是想让这对许久未见,关系冷淡的父女多些交流。
于是白炀也来了兴致,问道:“三哥你说好不好?”
这声叫唤下,李蔚文哪有不应的。
李书媛看着一屋三人和乐融融的样子有些出神。
初时,白炀是李书媛的古琴老师,却不知不觉成了李蔚文的忘年之交,而今更是李蔚文顶顶痛爱之人。
父亲这样的神色,李书媛在年少时是从未见过的。她只熟悉那位不苟言笑的父亲,连拉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教她写字时都没卸下。
而李书起习惯的是今晚的父亲,言笑晏晏,温和可亲。
李书媛有些想念少阳宫的景色了,今天出来前还有几页书没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