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固然鲜明到让人无法不往那个方向怀疑,但是元昭阳总觉得,这玉简中,似乎还有些自己未细读出的东西。隐隐约约的,总觉得好像有些重要与介意。
元昭阳最后看了一眼灶房门,拧紧了眉,还是又拿起了玉简。
未知的阅读,带着对后文太多的好奇。越是好看的文,越是勾得人想往后面看,越是看得快。元昭阳在之前看前半段时,还是对这玉简有些兴趣的,看得也不慢,直到后面写到方心娘的小伙伴争斗不休时,才放慢了阅读,边看边在心里吐起了槽。
而已经通读全文,知晓后事的再次阅读,虽没了第一次看时的好奇,但是对后文的已知,让人更能从前文的描述中,看出些不一样的东西,那是第一次的阅读时,忽视了的没有在意的,或是无法与后面产生联想的东西。
元昭阳感觉,自己若是不从玉简中读出点儿特别的东西,可能棉棉是不会从灶房间出来的了。于是耐着性子,又将玉简中不算长的文章,读了一遍。
少年方心娘的奋斗,还是那个奋斗。只是再往后看一点儿,方心娘与小伙伴的共同成长,似乎就不止是共同成长了。
与小伙伴甲一起打灵兽,单火属性的灵兽,强大又狡猾,在追击与奔逃的过程中,数次设下陷阱,将方心娘与小伙伴甲的一身法宝甚至衣裳,都烧了个干净。然而方心娘与她的小伙伴甲,愣是凭着自身的功力与毅力,即便不着片缕,仍是坚持在林中将灵兽击杀,得了天材地宝,一举弥补了被烧毁的损失。
原本元昭阳看到这一段,只是感叹这野史中也带着些吹,要是法宝和法袍都被烧了,那能是普通强大的单火灵兽吗。法宝都扛不住的火,两个人就用肉身抗了?不过虽然元昭阳觉得这一段有些夸大的描写,但是故事么,看看就好。
可是知晓了最后那突然出现的方
心娘与裘帝成亲隐居的结局之后,再重新看前面的这一段,可不就有些不一样了么。
好好的打灵兽就打灵兽,衣服烧了就衣服烧了,烧完了两个人不赶紧去追爆发了一通正有些虚弱的灵兽,停着相互看了半天是看什么看?一个急急扯了树上的大叶子往身上遮也算情有可原,另一个突然伸手制止了她是怎么回事?制止了也没见立刻去追那灵兽啊,还是在写“目光停在圆润的肩头,再不敢向下挪去半分,可又莫名地不愿那叶子遮去了那宛若精灵的曼妙。”
初读时,元昭阳还觉得这一段看得挪不开眼,是作者又在吹方心娘的美貌呢。现在看来……
不管怎么说,元昭阳得说,那灵兽这样还被打死了,真是有些冤。
怪里怪气的,还不止这个小伙伴甲。
后面的小伙伴乙,与方心娘去秘境探险,一起落入了寒潭之中,上来之后,两人觉得寒冷非常,偏生方心娘有伤在身,寒气入体,两人不得不暂停行程,在寒潭不远处寻了避风处烤火取暖。深夜,在方心娘依旧无法抵制驱除体内寒气的情况下,小伙伴乙紧紧地抱住了方心娘,在一榻间睡下。后面小伙伴乙更是为了能更好地把体温传给方心娘,撕去了两人的衣裳,紧挨着盖了一床被子。
初看此处时,元昭阳发散的想法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寒潭到底要有多寒,才能对当时已经金丹期的方心娘有了如此持续的伤害。又比如说,两个人去秘境怎么能连可以驱除寒气的基础丹药都不带。再不济,多吃些增长灵气的丹药,用打坐修炼的方法,或是灵气输送的方法,至少也能缓解一下症状。怎么就像凡俗界没有灵气又受寒了的人一般,要用体温温暖对方,这种十分古老无用的手法了呢。偏生,最后居然还成功了。
现在再看……那些“贴近又不敢很是贴近,不很贴近又很想贴近……”“想要那冰凉的身体温热起来,甚至变得灼热,像是一块冰,融在自己的身边,又被自己烧成了一汪热水……”这样那样的描述,话外之音,真是满满。
元昭阳微微摇了摇头,亏得自己一开始还在心里吐槽,怎么好端端的想把寒气拔了,拔了也就拔了,还想着要种下些热气,这不是折腾人么。
果然如果没有看过最后那段结局,前面的剧情,不过是小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着打了一只又一只的灵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在看过之后,就不难看出些其他的端疑了。
连看了两个小伙伴,元昭阳大概已经知道,后面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从小伙伴们的友好共进跳到了互殴的那段剧情,可能大概其实挺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