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黄玫瑰,骄傲地遗世独立地煞有风骨地立在我的锈迹斑斑的窗前,看了我一个中午,一个下午,一个晚上。
晚上,又点着蜡烛看书,火苗随着夜风一跳一跳地晃,把黄玫瑰的影子投到我身上,脸上,我想逃上床去,却在桌前坐了一个多小时。
12月29日星期二
今天上了一天课,有我最喜欢的中国现代散文研究和《文心雕龙》研究,这学期的课程都不如前三年的有意思,可能是被实习影响了。
中国现代散文研究是新的系主任陈老师上的,他自己就像一篇散文、一首散文诗,朴素,文雅,澹泊宁静,很喜欢他的风格。
《文心雕龙》比较艰涩,选修的人不多,不过我一向喜欢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概论,西方文论,美学,艺术抽象研究,都喜欢。我也更喜欢教文学理论的老师,感觉他们的阅读面更广,研究更深,思想更深刻。如教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概论的覃老师,他表面很冷,讲课用语很专业,声音又低沉浑厚,课堂好像很枯燥,还似乎高深而遥远,但他腹有诗书,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诗词研究很深,讲起来慷慨激昂,极其沉醉,很有感染力,让你自然而然就走进他的世界。
说到学养精深,就想起大二教古代汉语的王老师,博学,谦和,严谨,愉悦,自得其乐,每节课都讲得津津有味,生动有趣,好像那些古文字,全是一个个活的有故事有灵魂的生命似的。
某些老师却相反,没有深入的研究,显得浮浅、无趣。如教唐诗的杜老师,总以一己之心度学生之腹,就抓住“裙钗”“玉臂”等词不放,无聊无趣之极,降低了唐诗的美感和趣味,我们讨厌死了。大一有个青年男老师也这样,花两节课讲“文化”一词,却并非讲文化,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地表演,我一直等着他告诉我“文化”的内涵,结果下课后脑子空洞洞又一团乱,只剩下他的表情动作插科打诨,气死我了。就算某些学生趣味如此,作为老师,也没必要、不应该迎合他们,更不应该自己做“榜样”。
晚上莫慧娴请我吃宵夜,到工大的竹园餐厅,说要庆祝我生日,我说:“不是已经打过边炉了吗?”她说:“那是集体的,这是我个人的。”“可后天才是我的生日呢。”“怕那天门口排长龙,我没机会呀。”她哈哈笑。这个家伙!不过,我也想出去,不想再一晚上看着那支黄玫瑰。
这一次我们不敢吃太多了,就吃了一碟凤爪、一碟田螺、一碟青菜、一碗龟苓膏。竹园餐厅很热闹,喜欢这里轻松的环境。原来平安夜那天莫慧娴跟她哥哥的朋友就是在这里喝茶的,“那时候我就想请你来。”她说。“为什么?”“因为你是我们的二小姐呀。”莫慧娴像看小孩一样看着我笑。我明白了,她是想谢我,因有几次回老家她是坐我爸的顺风车回去的,她是那种典型的知书达理知恩图报的贤妻良母型女孩,读中学的时候,我根本没想过会在大学跟她同宿舍,还能成为朋友,我们是截然相反的人。
回到宿舍已快熄灯了,韩襄坐在床上看书,见我回来也不看我。我很想跟她说话,却什么也没说。
熄灯后,我点起了蜡烛,她终于转过头来了,那么明亮纯净的眼。她没生气。
写日记。
12月30日星期三
这两天天气变了,今天烟雾濛濛的弥漫了整个天地,像是缠绵的春天,只有那寒冷的气息提示着这是冬。我爱着雨天呢,它总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中午去打饭时,见到学校那条长长的紫荆路芳菲一片,遍地是风雨打落的紫荆花,新鲜,娇艳,极其美丽,令人想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是令人伤感的,但是一地的落花又给人壮观灿烂的感觉。我很奇怪,我爱落花甚于爱枝头的鲜花,或许是落花更能引起我的怜惜之情吧。
晚饭后,筱彤给我送来生日礼物,说:“明天我们系要搞迎元旦活动,没空给你庆祝,就今晚送过来。”是一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鉴赏大全》,还有一个小卡片,写着:祝你在最美丽的年华青春快乐!永远祝福你的筱彤。我看了一眼就把它放到桌边,拿了个苹果来削。她吃完苹果就走了,我也不送她,连目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