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弥认认真真地回答:
“一封来自京城,一封来自关外。”
鸿鸣法师抬手,在那小沙弥的脑袋上虚按,念了一串佛经,而后道:
“你且将那从关外寄来的信放在这里。”
小沙弥受了灌顶之恩,躬身又拜,脸现犹疑地询问:
“那另一封……”
鸿鸣法师已闭上眼睛,面色不动,无悲无喜地回答:
“烧了吧。”
小沙弥愣了一下,法师没有问寄信的人是谁,就直接让他烧了。他抬起头来,见鸿鸣法师口中又念诵起了经文,便知此事已定,不管那京城来的书信里写了些什么,鸿鸣法师也不会去理会了。
他规矩又恭敬地应了声是,随后便将那托盘中两封书信其中一封取出,踱步到一旁的油灯下,将那书信的一角当着鸿鸣的面点燃,转手又投入香炉之中,很快便燃烧殆尽。
小沙弥躬身退下,鸿鸣一篇心经念诵完毕,这才又睁开眼睛,伸手将小沙弥搁在香台上的书信取来,将信封揭开,取出里面薄薄一纸信笺,内容不多,仅得数行而已。
尊师在上,见字如晤:
距弟子离京已十五年又三月,今乃多事之秋,北辰国中动荡,帝日益奢淫,蛮族环伺,亲王涉政,将军起兵,外争内斗,乱象已显,家国动荡,赋税逐年增长,百姓不堪其苦,民不聊生。
国事衰微,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尊师纵然远离朝政,但当心系黎民疾苦,蓄势复出,大济天下,以全尊师十七年前夙愿。
弟子静候尊师佳音。
短短数行文字,落在鸿鸣眼中,惊起了多年前尘封往事,将那旧时的遗憾翻找出来,呈现在他眼前。他沉默良久,终是一叹,将那书信投进香炉之中。
皇帝派遣的南部驻军耗费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临近邢北关,北辰隆接到线报,南部大军距离宜平还有将近两日的路程,他拿着手里的线报看了两遍,才将那纸条投入烛台内烧毁。
忽然帐外传来卫兵一声报告:
“将军!林都尉帐外求见!”
北辰隆应了声“允”,林傲雪便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于北辰隆的案前跪地行礼:
“属下林傲雪,见过大将军!”
北辰隆的视线从案上书册中抬起来,看向林傲雪,眼里的欣赏不加掩饰,自从上回林傲雪写的檄文通告出去,邢北关群情激奋,给他起兵造了很大的声势,故而他对林傲雪是越来越满意,直将林傲雪当做心腹将领培养起来。
这段时间林傲雪忙于招纳新兵的事务,又加强了练兵的强度,忙得不可开交,还是她第一次主动过来找北辰隆。
北辰隆笑着站起身,从案几后绕过来,一边踱步一边问道:
“傲雪啊,今日来此可有要事?”
林傲雪行礼之后站直了身体,恭恭敬敬地回答:
“是,属下来此,是有一事想与将军商议。”
北辰隆有些意外,林傲雪一直都表现得非常听话,少有主动提议要求什么,就连上次发布声讨檄文,也是在北辰隆的有意逼迫之下,故而北辰隆眼现惊讶之色,挑眉笑道:
“哦?你且说来听听。”
林傲雪目光平静,面上神情颇为严肃,在来之前,她就已经在心里打了几次腹稿,故而北辰隆一问,她没有再过多思考,直言道:
“将军,眼下距离南部驻军开拨已有两月时间,属下猜想南部驻军不日就该抵达邢北关攻打我军,战场设在邢北关外,可能会对关内的百姓造成影响,故而属下心中有一个想法,与其被动地等南部驻军前来邢北关外,我等不若主动出击,将战场引向别的地方。”
北辰隆何其敏锐,林傲雪一开口,他就明白了林傲雪的意思,但他并未点破,而是欣喜地看着林傲雪,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宜平距离邢北关不远,又是京中通向邢北关的必经之所,属下以为,我们不若打好与宜平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和宜平的城防达成协作,设下一计,待南部军队来时,引他们入宜平,咱们入城瓮中捉鳖,可将南部军队一举重创。”
言及此处,林傲雪话音稍顿,清了清喉咙,才又言道:
“若宜平的城防不肯与投降于我军,因宜平地处关内,并非险要之所,驻军数量不过区区三万余,我等要拿下一个宜平易如反掌,但这乃下下之策,毕竟一旦大举动兵,难免打草惊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