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故意皱了皱眉,“那可不成,该怎么赏你才好,让我想想呀?”她真的在好好想,灵机一动,捏着他的朱紘放在眼前把玩道:“你就替我把这笺签给上官婉儿吧。”
“啊?”崔湜怔住了,这岂非让他去找气受?上官婉儿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
宋玉嘟着嘴道:“怎么?小湜不是才表过忠心了吗?这点小事也不肯吗?还是说……你心里还惦记着上官昭容呢?”
崔湜权衡轻重,咬一咬牙,道:“没有的事,小湜心里只有殿下,小湜这就去。”
看着他颇怀悲愤的离去,宋玉止不住掩嘴大笑起来,能想象得到婉儿会怎么羞辱这个不要脸的墙头草,一时心情大好。
正要回屋睡一觉去,怜儿又禀道:“殿下,临淄王来了。”
宋玉浑身一紧,大好心情瞬间烟消云散,立时沉重起来。这个未来的唐明皇还晃在她眼前,直让她感到如芒刺背。
“叫他进来。”宋玉弹襟正坐,收拾情绪。
李隆基大踏步走来,意气风发,阳光英武,宋玉瞧着,果然是有帝王气象呐。
“姑母,事已完备,不知何时可以动手。”
宋玉摆出一副威仪,招手令他坐下,道:“太子自会找你,不必着急。”她想现在不在唐明皇面前摆点架子出来,那该是多可惜。
李隆基终归是敬服太平的,不敢在她面前造次,低眉顺眼道:“是隆基忧心了,姑母给的钱财虽足,然李承况兄弟几人,手下人马并不多。”
宋玉感激自己那么勤奋努力的学过《卫禁律》,知道相王府也就五十个侍卫,还不能保证其中有没有耳目,加上李承况几兄弟的左右羽林军,不过千人数,能起事的兵也是不足。皱眉之下,晃见李隆基胸有成足的模样,讶然道:“你可是已有打算?”
李隆基点头道:“侄儿想向您推举一个人。”
宋玉大感好奇,李隆基还能推荐人?不禁追问。
李隆基道:“此人乃是上柱国禁卫大将军李多祚,统领北门宿卫三十余年,在神龙时,曾助姑母功成,现在玄武门在他的控制下。”
宋玉很快记起这个人来,李多祚是神龙政变时的大功臣,带兵打入洛阳,诛杀二张,迎李显登基,是太平公主当时的第一打手。现在李多祚仍然统领着北门禁军,那个位置相当要紧,只因他是守卫着大唐帝国权力中心历代兵变的要塞,玄武门。
宋玉隐隐有种推动历史的悸动,虽未去过那个地方,但也知道,大唐帝国就是从那道门开始的。没有玄武门兵变,就没有唐太宗登基,没有唐太宗,就没有武则天,更没有以后。
现在,没有玄武门,会不会就没有再一次政变?
可玄武门还在那里。
宋玉心情复杂至极,她相信玄武门那个地方可以让她达成心愿,但同时也感觉到那是个凶险的所在。
“姑母,玄武门是大明宫的咽喉之地,想要成事,李多祚是咱们必须要拉拢的。若连玄武门也进不了,就别说入内廷了!”李隆基还在耳边不断的游说着。
宋玉在修文馆废寝忘食没有白费,她也知道那里是多重要的宫门,玄武门在整座长安城的最北面,也扼守着大明宫的北端,是直接进入内廷最快捷的通道。
只是宋玉隐隐察觉到自己有什么是没有记起来的,但似乎与这一回的宫变没有关系。她渐渐镇定,然后说道:“去传李多祚,我要见他。”
李隆基一阵惊喜,让宋玉暗觉不妥,这小子是不是有什么瞒着她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明日有事,先发了~~
☆、逼迫
宋玉问道:“你和他很熟吗?”
李隆基疑惑道:“啊?侄儿只是见您没有找李多祚,还以为您忘了他。”
宋玉观察他不似作伪,心付可能是因为神龙政变时李多祚算是太平的人,现在又位居高位,所以李隆基才来提醒她。
“嗯,我是有点忘了,多亏你提醒。”宋玉面不改色道:“你先去吧,记紧行事谨慎。”
李隆基答应一声,拜别而去。
宋玉仍是没能想起来她忽略了什么,一阵心神不定,只暗暗感觉玄武门那里似乎会发生什么事,叫她没来由的心揪。
在历史上,太子造反是失败的,任何参与了谋逆的人全都死光了。是不是她违背历史强行让李隆基参与,不知不觉改变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