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镯记_作者:尼可拉斯(292)

  黄昏时分,中央社已经准备广播日本正式投降的消息。姜希婕中午在单位听说军政部那边已经收听到了日本天皇亲自宣布的投降消息{67},下午下班去医院的时候,她听见中央社正式广播了这条消息,并且准备放出那平实干涩的日语男声,瞬间,她觉得自己的血液真的要沸腾了。

  她逆着欢庆的人流奋力往前挤,脸上是又喜又急的神奇。此刻她才不想和任何陌生的同胞庆祝,即便他们一起在这八年的恶战中幸存了下来。她只想回到王霁月的身边,抱着她大哭一场。

  好像自打战争开始,她从未大哭过。用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挤得用力,跑的飞快,在四分钟的“玉音”播送到一半的时候,她跑进了病房。她看见傅仪恒正坐在床边拉着王婵月的手,为她擦拭激动的泪水,而王霁月一个人站在窗边,前一刻大概还在望着来往的欢庆人潮,大概在张望着自己、等待自己过来。

  没有语调起伏的日语还在模糊不清的叨念,渐渐被欢庆的声音淹没,姜希婕一言不发过去与王霁月拥抱在一起,耳边除了彼此的呼吸声,什么都听不见。

  无辜的人为有罪的人付出的代价已经太多,心头的巨石终于可以放下,历史亏欠这个民族的,要从这一刻开始,全部找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65}1945年8月13日,《中央日报》。《文史精华》2005年08期

  {66}1945年8月14日,《中央日报》

  {67}首先,对重庆能否收听到《终战诏书》存疑,我认为不可能,但为了情节发展作此设计。其次,在天皇的《终战诏书》中,通篇没有“投降”二字,其宁死不认错的民族性和劣根性可见一斑。

  写完抗战,用完了《抗战时间表》的excel,即将开始用《国共内战综合时间表》的excel。我是多么认真的作者。

  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战争胜利了,姜希婕立刻提交辞呈。她的上司固然挽留她,但姜同禾到不打算挽留,毕竟往下政府要还都南京,一家老小也准备回到上海,天下只怕不日又将回到争天下的状态—换作他,也难容卧榻之侧的人,何况此人并非酣睡—两个儿子也势必留在前线,这一大家子人不能只有大儿媳妇操持,侄女现如今又是一大家子的管事人了。

  他老了,从来不操持这些事,老了自然更管不动,只能交由他人。

  然而政府不打算放人才走,姜希婕只能一面继续工作,一面安排这幢房子的出售,购买回去的船票,还有财产的运输等等事宜,一边考虑着王婵月伤势依旧严重,只怕在冬天之前是不可能下地的—至少回了上海能给她补的快些,也只能这样设想—所以怎么把她也送回去是件麻烦事,毕竟不能把她留下来。正抓耳挠腮没有个主意的时候,王婵月倒说不必着急,横竖秋天之前也回不去,她可以慢慢养着,说不定会好些呢。

  是啊,说不定呢,她其实不想回去,傅仪恒在哪里她在哪里,她这么对傅仪恒说清楚了的。可是傅仪恒跟她说,你想去哪里我们就去哪里。王婵月哪里也不想回,她想远走高飞,可那样也许会永远的囚禁了傅仪恒,她又怎么忍心?

  不日她私底下问傅仪恒,一起回上海可好?傅仪恒应允了。王婵月这才知道她肯定是被安排回上海行动。她所不知道得是,傅仪恒得到这条命令的基础,正是她自己背上可怖的伤口。

  王霁月倒显得镇定的多,她安慰了激动而忙碌的爱人,照顾着疲倦而负伤的妹妹,另行告诉胞弟,不要打听父亲的事情,由他去,不要给你自己惹麻烦。她自己呢,却私底下去找姜希泽问。姜希泽只能告诉她,现在军队都没有能力抵达敌占区,虽然到上海肯定很快,但是陈立夫也好戴笠也好和投敌政府都有瓜葛,若是已经和他们交易了,大概可保无事;若是不但没有反而得罪了什么人,那就麻烦了。

  她知道会是如此,忙问,麻烦又如何?逮捕审判吗?姜希泽不置可否,毕竟他也不知道。王霁月自己想了想,道,“抓进去关着才好呢。免得。。。”

  她当然不会因为父亲的不满而有什么动摇,料想父亲对她也没有什么控制力了。

  姜希泽看她表情有些冷酷,只好找补道:“说不定活动活动,也可以放出来。毕竟是父亲。”王霁月不答。

  一直到九月,傅仪恒老家发生自己人打自己的破事{68}之时,也未成行,倒是准备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偏偏收到一封电报,送到家里,王霁月打开看了,泪当即掉下来。是夜姜希婕回到家里,诧异于她在家,“你不是要去医院的吗?”王霁月只是坐着摇头,姜希婕走过去接过电报一看,从槟城发来,是王建勋告诉女儿,她的母亲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