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尽献GL_作者:苏楼洛(74)

2018-11-22 苏楼洛

  台阶下方的丞相看着这一幕,心中仅剩的一些试探也被抹去了,南衡需要的不是一个沉迷于美色的君王,即便后宫佳丽三千人,也不能影响那为国为民的心。

  而现今泠陌瑾与墨承潇的对话无异于让丞相那并不完全靠拢的心彻底归到了泠陌瑾这一方。

  何为为君之道?何为治国之道?泠陌瑾这般出身的人,教给墨承潇的定是正统的思想,所以在听到这番对话的时候,丞相已经完全打消了内心对此事的疑虑和隔阂。

  墨皓轩已驾崩,无论如何墨承潇都是要登基的,听此一言,墨皓轩如何驾崩的已经不再重要,丞相忽然觉得,面前这个端庄稳重的皇后将会扶持太子成为南衡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老臣……拜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一直不动声色的丞相跪下向泠陌瑾行礼,口中唤的不再是皇后,而是太后。

  朝臣中本就大多出自泠府门生,站在泠陌瑾那一方的占了大多数,剩下的那些墨皓轩的旧臣听了方才她那一番话本就觉得有理,而此刻丞相的妥协更是压垮了他们最后一丝欲找出真相的心理,竟不由自主的全体跪下随着他一起行礼。

  一句“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响彻了整个大殿,这一刻没有人再去追究墨皓轩的死因,有的只是对泠陌瑾心甘情愿的臣服。

  《南衡史》记载,墨承潇继位后尊其母泠陌瑾为皇太后,泠陌瑾在此后一段时间都以垂帘听政的方式辅佐着新皇初期的统治。

  第三十九章

  墨皓轩不日便葬于皇陵,墨承潇继承帝位。

  因其年岁尚小,由其母泠后垂帘听政,南衡的一切国务都没有因墨皓轩的驾崩而下滑,反而在泠后执政几日便将落下的事务整顿得井井有条,朝堂上更见政治清明,举国上下无不称赞。

  御书房内,原本墨皓轩坐着的龙椅此刻坐着一个身着明黄色龙袍,面色严肃的孩童,他的身上丝毫没有这个年纪应有的稚气,只因他再也不是那个每日只是读些治国策略的太子。

  这个男孩正是刚登基的墨承潇。

  “母后,蜀地之旱若遵照往年那般的赈灾之法,到灾民手中的银两和粮食恐怕所剩无几。”

  墨承潇早就对墨皓轩往年直接将银两拨给官员们的做法有所不满,本来数量还算庞大的赈灾银两,经由官员手中再到达灾民手中之时能剩下十分之一就算好的了。

  而粮食则被有心人囤了起来,甚至高价卖出以谋得暴利。

  即便自己只有九岁,却也知道为何数量如此庞大的银两,为何到了灾民手中仅剩一丁点,就像食物一般,越吃越少,每个官员克扣下一些,积少成多,最后能起到赈灾作用的银两已经不复刚出国库时的数量。

  只是当时他只是太子,只能听着这些朝堂上的政事,况且如此赈灾是前朝就这般做的,墨皓轩也从未更改过,如今他身为一国之君,必要将从前的弊端一一整改。

  在墨承潇登基之后,御书房龙椅的一旁又安置了一个位子,那泛着金黄色光泽的手柄和椅背上描摹的凤凰都彰显了坐上这位子的人身份是如何的尊贵,而此刻坐在上面的人正是泠陌瑾。

  “皇儿能有这个想法,母后觉得很欣慰。”泠陌瑾放下手中墨承潇递给她的奏折,并不吝啬对墨承潇该有的夸奖。

  即便他已为一国之君,但总归还是一个未满十岁的孩童,能想到往年赈灾所存在的弊端,这也实在是很值得表扬的了。

  “可是儿臣不知该如何处理此事,请母后指点。”墨承潇有些惭愧,自己实在是不知该如何处理官员克扣赈灾银两之事,总觉得自己这个皇帝有些无用。

  “皇儿初登帝位,暂且不宜大肆整顿官员。”泠陌瑾耐心的和他分析着如今的情势,能够不耻下问,不失为一个好皇帝该有的秉性,身为一国之君,可以不掌握所有的事务,但必须学会去请教和用人之道。

  “那么在不动官员的情况下,儿臣该如何让国库拨出的银两都用于蜀地之灾呢?”墨承潇迫不及待的想听泠陌瑾教导他这方面该如何处理。

  泠陌瑾拿过一张宣纸,执笔在上画了几个两个方形,又在两个方形之间的空白处又画上了几个小圆圈。

  “这两个方形代表了朝廷和蜀地,中间的圆圈代表了银两途经的官员,每一层克扣下来,银两所剩无几。”泠陌瑾将每个图形所代表的意思一一告诉墨承潇,见他专心致志的听着,时不时的点着头,她便讲得更细致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