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也学过女红,但自问与那些成手绣娘的手笔相较,差了许多。唯一勉强可比得的,便是做女红时候的认真劲儿了,一如她对待所有事的认真劲儿。
眼前的这只荷包,墨池瞧上一眼,便知道,这绣者大概是同自己差不多的性子。
阵脚细密,缝制得格外用心。但是,不得不说,咋一看去,绣工当真算不得上佳。
是因为贵介女子,不以女红为安身讨生活的技艺,所以才不擅长的吧?
墨池首先想到的,是这个。
可是,当她再仔细看那阵脚的时候,整个人都惊住了——
绣娘所制的绣品,因是为了卖钱的,针尾线头的处理多有讲究。就是寻常女子绣制的时候,到结尾处也会妥善处理,不会留下尾线,或是与主题无关的累赘。
偏偏墨池做女红的时候有个习惯:尾线总要在绣面上多穿插几个来回,随心做些与主题无关的小装饰。
而那荷包的绣者,仿佛也和她有着同样的习惯,看那一串桃子中最后的一个下面,多出来的半片尚不完整的叶子,以及那蝙蝠翅膀上用尾线挑起的尖儿,便知这不是偶然一为,而是那绣者的风格便是如此。
天下会有如此巧合?
墨池直了眼睛,麻木了脑袋。
她是学了那人的行事做派,会了那人擅长的琴技,可当初学女红的时候,没人教她这么绣物事啊!
就是她的那种随心的绣法,不知被女红师傅责怪过多少次。她能忍耐着用“正常绣法”应付师傅,应付过去之后,她仍是我行我素,五六年来皆如此。
那么,天性如此,她是不是该将那个女子引为知己啊?
真如此简单倒好了!
墨池却越瞧那荷包越觉得眼熟,她摩挲着针线的走向疏密,肖想着若是自己来绣这个图案,会是怎样的光景。
得出的结论就把她给吓着了:她竟觉得,若她来绣,大概也是这般的。
天地良心,她真的不想同那个女子同流合……不是!她真的不想处处都像极了那个女子啊!
她墨池,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音姬,还是个存了复杂动机的小小音姬,但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过去,或许有过成为别人的替身来图某些什么的想法;但是现在,她绝不想再成为某个已经逝去的女子的替身。
阿蘅?
对!皇帝叫她阿蘅。
那个女子的闺名中或许带了个“蘅”字。可是,世间名字中带了个“蘅”字的,又岂止她一人?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知道小顾这一世叫什么名字了吧?
☆、第一百四十二章
墨池仍是渴睡, 总也睡不够似的。
她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过去的。睡梦中还是变换无尽的情景, 人与物交错在一处, 像是经历了三生三世那么长。
所不同者, 当她醒来的时候,梦中的光景比以前记得更清楚了。
睁着眼, 仰躺在榻上,墨池失神地盯着头顶上的床帐。
秋香底色的床帐上, 两只燕子立在枝头, 似在叽叽喳喳地鸣叫着。
这是最寻常不过的吉祥图案, 墨池却蹙起了眉头,若有所思。她记得, 曾经有一副床帐, 是浅杏色的,上面绣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鸾鸟。
那副床帐也是这般挂在自己的头顶上,那张床.榻比身下的这张还要宽阔华贵……
是在哪里见到的呢?
墨池的目光深邃起来, 缓缓锁定了床帐上的那两只燕子。
燕子……
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
这是韦庄的诗《燕来》中的两句。
燕来, 燕来——
墨池的脑中瞬间极痛, 仿佛正正被一道闪电击中。
她痛得抽气, 身体本能地抗拒着那种痛楚。
好在,那痛意转瞬即逝,某个在梦中只一闪现的画面也随着那痛意倏忽跳出,又倏忽不见。
墨池暗自咬牙,拼着再次被痛意侵袭, 勉力捉回了那帧画面,强留它在自己的记忆之中。
于是,她看到了,那是一副匾额,置于一座宫殿的正殿之上。
匾额上,只三个字:燕来宫。
字体熟悉,仿若在哪里见过。
那种熟悉感,不同于之前梦中见到的石碑上的颜祖体字。颜祖体字让墨池觉得似久别重逢的故人般亲切,而这三个字,却勾起了墨池切切实实的恶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