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gl_作者:遥忆长安(108)

2018-10-21 遥忆长安

  “李重俊逃了出去,圣上不用担心,他跑不远。”我回禀道。

  “一定要杀了那个畜生。”韦后在一旁咬牙切齿,风度全无。

  我看向坐在另一边的婉儿,她不言不语,面无表情的端坐在那里。武三思死去的消息,她想来已经知道了。我希望从她脸上看出些什么来,却未能如愿,若硬要说,那似乎只有疲惫,不是辛苦之后的劳累,更像是抽去筋骨的无力。

  李显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不知是为了武三思父子的惨死,还是即将死去的儿子。

  李显和韦后离开后,婉儿还坐在那里,没有离开的意思。我知道我再说什么都是徒然。

  “婉儿…”我叫了声她的名字。

  她抬眸看我。“是婉儿小看殿下了。”

  “武三思不死,这朝堂便不能清净,韦氏蠢蠢欲动,我不能再让第二个母后出现,我不想我的亲人再遭屠戮。”我一口气说出来。

  她站起身来。“不会的,这天底下,能做女皇帝的只有一个。”

  “婉儿,武三思已经死了,其他的武家子弟,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我会善待他们。”这场近二十年的争夺,没有赢家。说来讽刺,我想起我也曾经这么答应过她,说忠于母亲,但却是我逼母亲退位寂寥离世,说保全武三思,武三思今日也做了刀下鬼。

  “今日太子殿下喊叫着要杀婉儿时,婉儿回想了下这些年来,做尽了无用之功。祖父父亲之仇未报是不孝,辜负武皇临终重托是不忠。与殿下有始无终是无情,周旋各方左右逢源是无义。我自作聪明以为能两全,到头来不过是把水搅的更浑。如今坐在这儿,倒真有些遗憾,让太子砍下我的头颅,也不是坏事。”她说着话,身子在微微着颤抖,胸口因为情绪的波动而起伏着。

  “若不是为忠孝,当初你便不会去武皇身边,后来也不会嫁给武三思,我们岂会是这样的结果?要不是为情义,武皇在位时你无须维护李家,三哥复位时你也无须保全武家。不是你借皇太女一事离间韦后和李重俊,今日城门上挂着的大概便是我的头颅。”看似她最无情,实则是任何一方她都有情,才会陷于困局。我们的姓氏和血缘决定了我们的立场,只有她,艰难的站在我们之间,与哪一方都有千丝万缕的纠缠。

  她的眼睛望向别处,避开我的目光。“人心并非如你所想那样善良,我所作所为多是为私欲考量,武皇在位时,我与你们李家子弟暗通消息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与你无关。至于皇太女一事,若知道三思会命丧于此,我是断然不会这样做。”

  “既然是为私欲考量,为什么要和我说这个,让我念着你的情,对你来说不又是一条后路吗?”我反驳到。

  “殿下,如今你已是弃子,不会再是我的后路。大概明日韦后就会找人彻查,殿下去挑唆李重俊的事也会败露。”她冷冷的说道。

  “让他们父子陪葬,我死而无憾。”我此生已经尽是遗憾,我回想着往昔种种,到底是走错了哪一步?我和婉儿竟成了今日的结果。

  她猛然拔出我腰间的佩剑,架在我肩上。

  我先是一惊,反应过来反而淡定下来。“你动手吧,杀了我就能给武三思报仇。”我全然不顾剑刃,向她逼近一步。那句若知武三思会命丧于此,她断然不会这样做的话锋利过剑刃,扎在我心上。

  她将长剑扔置于地上,发出惊心的声响。“想活命的话,赶在韦后对你下手之前,请旨外放吧,圣上还会念着兄弟情。”她在气头上,语气不善。

  “我只想死在长安。”杀了武三思,我也值了。剩下的,我相信等得到太平和隆基去解决。我心里还有一丝侥幸,也许一死我就可以回到我的时代,但如果不能呢?我就这样死去吗?

  她没说话,手覆住前额,心烦意乱的坐到一边。

  “这回李重俊的事,你也脱不了干系。你要怎么办?”见她不说话,我开口问道。原本她鼓动李裹儿做皇太女,只打算让李重俊与韦后生嫌隙。凭她的聪明也可以敷衍过去,只是如今闹出了政变,小事便成了大事。

  她抬起头,若有所思。“他今日气势汹汹的要杀我,反而救了我,洗清了我的嫌疑。”

  我点点头,“我还有句话想问你。”此刻我俩已经冷静下来,也没有气力再去争吵,语气缓和了不少。“你刚才说,如果知道武三思会死,断然不会那样做,是真心吗?”我虽直视着她的眼睛,却问的没什么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