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片月gl_作者:遥忆长安(73)

2018-10-21 遥忆长安

  崔璧斐点点头,“王爷和以前不一样了。”

  “哪里不一样?一个鼻子一个嘴,不多也不少。”我拿起点心吃起来,这样优哉游哉的日子,也只剩下养膘了。

  “王爷如今意气风发,和往日截然不同。”崔璧斐为我拭去嘴角的残渣。

  “我不想死,我也不想让二哥和贺兰白死。过去我可以在二哥之下,在三哥之下,在母后之下,可我唯独不想位居在姓武的那群小人之下。”我起身拂去身上的饼屑,问崔璧斐说:“府中还有很多闲人吧?”

  崔璧斐点点头,不知我意欲何为。

  “也不能白养着他们了,总该给我干点事。”我自己嘀咕了一句,去找周通去了。

  周通不爱多言,但做事还是很靠谱。我嘱托下去不过两个月,他便已经办好。“照殿下吩咐的,一切从简,已经完工,请殿下去看看。”

  我让周通在崔璧斐之前购置的一块地上建了一处书院,从府里的文人中挑了些学识渊博的去做先生。

  “殿下办书院若是为了招贤纳士,该收大一些的少年,不几年便可科考入仕,教这些孩童有什么用?”府中文人有人向我质疑道。

  “本王只是前些日子四处闲逛,见长安不少贫寒人家的孩子在街上玩闹,想着不如分文不取,收这些孩子来读书,也没准儿哪个将来能为国效力。”我冠冕堂皇道,凡事讲个度,过了这个度就是自掘坟墓。

  “我以小人之下度君子之腹,冒犯王爷了。王爷高风亮节,小生惭愧。”

  “你言重了,本王知道你们是为了本王,为了大唐江山。”我话音刚落,周通急匆匆的进来,见他这个样子,我便知道是她的信到了,我借口有事带着周通离开,从周通手中取来信件拆开,自打当年从长安到洛阳,我和婉儿便是聚少离多,在洛阳之时还可以是不是互诉衷肠,如今局势所迫,信中所写也不过是叮嘱我一些事。我回长安以来,几乎每个月婉儿都会送信给我,她在太后身边,自然最清楚太后所想,我所做之事但凡传到太后耳中太后面露不悦,婉儿都会告知我,我便等些时日寻求补救,当然,也不能事事如此,惹得太后怀疑婉儿。

  寒来暑往,我回长安已经有四年了。我做我的无事王爷,本也太平,这些年虽然暗中支持其他李唐王室,但如今局势安稳,我倒无意让他们再生出事端。可我刚这么想没多久,忽然听说长安城中人人茶余饭后闲谈,说洛水出神石,上竟刻有字。

  问清所刻何字,我便知是什么人耍的把戏。“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如今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几天之后李氏诸位皇族便不太平了,收到数位叔父和同辈的信件,暗示我不日将会起事。

  第二天一早,我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上书请求回洛阳。太后允。我回信越王,告知此事。

  舟车劳顿近一个月,我才带了家眷回到洛阳,回洛阳一见,果然意料之中,如今朝中多是武氏党羽,天下怕是只知太后姓武,不知皇帝姓李了。

  第45章 第四十四章

  刚到洛阳,就听闻武后以明堂完工为由,邀李唐宗室前来洛阳共贺以及祭祀。武后近日借着祥瑞一事动作频繁,我却没想到她如此心急,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论实力李唐宗室远远不能与朝廷抗衡,但此前我一直与诸王暗通款曲,一旦事发也难逃干系,想必武后定是打算趁着诸王未成气候时一网打尽。

  我来这里,不多不少正好十年,这十年我已经把这段人生当做自己的来过,且不说太平和显旦他们,不少李唐宗室也与我情义深重,我要坐视他们被人宰割吗?

  一到洛阳还没来得及休息,我和崔璧斐就换了衣服前去给武后道贺祥瑞之事,这十年来我已经视不少人为亲人,唯独对武后,不知该抱着怎样的情感?论血缘她是我的母亲,可对她的畏惧和习惯了俯视她的姿态,以至于毫无亲近之感。我想显和旦大概也有这样的困惑,我忽然间有点羡慕太平,虽然不似寻常人家的母女之间那般亲近,但也不用战战兢兢。

  武后留我和崔璧斐用膳,我做贼心虚不想久留,但思来想去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好留下,席间心不在焉味同嚼蜡,好在崔璧斐机灵,陪着武后闲谈化解了我的尴尬。熬过了午膳,我借口要去见见李旦,让崔璧斐先行回府。

  绕道来到婉儿住的偏殿,刚才不见她当值,想必此刻应该在这里。在殿门口遇见奉茶进去的小宫娥,“有些日子不见,出落的越发好看了。”我随口玩笑了一句,“婉儿在里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