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相许_作者:花盏(85)

  早在刚回高丽的时候,王琪就发现了,王城周围的土地几乎都被这些大臣给占了去,剩下的不是荒地就是十分贫瘠,几乎算得上绝收的死地。百姓们只能租土地耕种,上交赋税之后再出租子,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有时候就连个温饱都不能满足。

  这,都是他作为王的过错啊。

  “还请殿下三思啊,周大人既非朝廷重臣,又非官宦子弟,如何能够担此大任?”那臣子不甘心被王琪一句话反驳,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的道理,“这种事情想来都是吏部负责,赋税之制实行了快有三朝,也不见有何过错,如今殿下一改,改的可是祖制,若是出了差错……”

  王琪开头还能耐着性子听他说,等到后头越说越离谱,连祖制、江山都拿被拿出来说道,“这江山难道不是孤的江山吗?再者,这赋税之制实行不过百年,百年前曾祖不也改过,为何孤就不行?”

  “殿下,可是当时高丽民不聊生,如今风调雨顺,何苦减改?”奇大人手下的良田可是不少的,眼看着这件事情就要这么定下来,他自然是不能袖手旁观。

  王琪的命令是重新丈量全国的土地,按照原本的标准划分上中下三等田地,每等田地赋税减低三成。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好事,可是朝中的人谁真是按规按制缴纳了田税的?家中的土地在数量之上谁没有瞒报,土地的质量谁不曾虚报?那些多出来的税收,都是从其他地方给补上的,他们可是从来不曾缴过。

  王琪这一手,每年不知道要让他们多出多少的钱币,早先养出来的贪婪早就不允许他们这么轻易放开已经到手的利润。

  “殿下,这件事情兹事体大,如果赋税减收三成说不定国库就会入不敷出,还需要三思啊。”奇大人一站出来发话了,剩下一半的人立马就附和起来。

  “殿下,元庭刚把国库拉走了一半,现下正是空虚的时候,不能削减赋税啊。”

  “如今风调雨顺,天下丰收,可没有丰年减税的说法。”

  “殿下,如今国库空虚适逢丰年,应当加大赋税以备明年不测啊。”

  各种理由都从那些大臣的嘴里说了出来,有道理的没道理的,文辞哀艳,无外乎是为了让王琪改变主意。

  “不用说了,孤意已决,这次削减赋税孤已经思量许久,先王登基时曾免税三年大赦天下,孤削减一点赋税又有什么问题吗?”王琪挺直了脊背,一个个反驳回去,最后还是在下朝的时候让人传了周清前来。

  周家私塾,周清正在教孩子们新词,突然门外来了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守卫军,打头的就是王城的伊守。

  “周清何在?”周先生听见有人高声喊他的名字,城西的人都认识他,也知道这里是给孩子们上课用的私塾,从来没人在这附近高声喧哗。

  这里面几乎是城西的所有适龄儿童,以后也会有更多的孩子,那些城西的居民都是分尊敬这位周先生。

  周清推开大门,就看见外面围了不少人,“不知是哪位叫在下的名字,所谓何事?”

  “传殿下口谕,宣周清进宫。”那人翻身下马,人群自动让出了一条路,是的周清和他能够面对面地站立。

  “进宫?这位大人,你莫不是找错人了吧?”周清不记得自己和朝中的人有过牵扯,更何况是进宫去面见那位殿下?

  “城西的私塾可就这一家,难不成这里还有另一个教书的先生叫周清?”来人似乎并没有什么耐心,直接走到了周清的面前,“你赶紧去换身衣服收拾收拾吧,殿下要见你,那是你的荣幸。”

  周清虽然搞不清楚状况,但是却还是能够听懂这官头的话,只能回去安抚好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回家去,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收拾了东西跟着人去了王宫。

  会庆殿里,王琪正和朴胜基谈论着他。

  “那周先生,可就是你妹妹看上的人呢?”王琪面前是一份案牍,上面细致列出了周清的生平。

  这是朴胜基调查清楚之后呈上王琪案头的。

  “殿下,那些大臣绝对不会就此罢休,周清虽然有些本事,可是臣觉得他恐怕难以担此大任。”朴胜基对周清是很看好,但是想到他的出身,却是免不了有些怀疑。

  “关于赋税这件事情,孤是绝不会就此作罢的,那些大臣对于良田把持包揽,百姓都快没有活路了。”王琪曾经也是出宫微服私访,看过人间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