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中坐着个布衣女子,生的十分秀美,正靠着小几看着一卷书。她看的十分专注,修长素白的手指夹着一页,在颠簸中目光从容不迫地移到页尾,连李宴从外头进来了好一会她也没发觉,李宴唤了声大人,见她没回答,便有些哂哂地站在一旁,瞅了眼她在看什么书。
竟又是本传奇话本,这究竟是第几本了?
李宴满腹疑虑,却不知从何出口,到底船舱狭小,她踌躇片刻,行礼后退了出去。
自到了辰州境内,工部侍中今嬛因另有公务在身,先去了云中郡勘察河道,就此分道扬镳,等她那边事情了结,再与清平去黔南郡汇合,再商议重建太庙一事。
不过重修太庙本身就是礼部的职责,工部不过是打打下手,选何处吉地,如何去选,说到底都是礼部的事。等最后清平选好了地方,再与今嬛联名上折子等候皇帝批阅,接着还要等钦天监择选良辰吉日,方可圈地动土。
这中间更为重要的是选地,风水处处都有讲究。清平闲来无事捡了几部传奇话本带在身上打发时间,顺道看看辰州今年来出了些什么奇闻轶事。
各州风土人情迥异,流传的故事也不同。辰州人崇信龙女,大修庙宇,以求得神灵庇佑。其宗门繁多,民众沉湎修仙炼丹,聚众论道修炼,致使良田荒芜。更有甚者举家投入神庙,将产业悉数奉于神庙长老,这等荒诞之景如今仍有,始终不曾断绝。因百年前‘洪波之乱’的缘故,部分庙宇被被朝廷下令封查,作淫祠处置。官府强迫投入寺庙众信徒还俗归家,再事生产,辰州神庙几乎被捣毁大半,曾经庄严堂皇的庙宇几不复存。
虽不知道辰州这等寻仙问道的风气从何而起的,但话本中层出不穷上京赶考举子途径深山被隐士点化的故事比比皆是,清平觉得最有意思的便是那些人的下落,既然被人点化去修行,那么究竟是去了哪里,书上不曾细说,也就无从知晓了。
故事已经到了尾声,她合上书卷,船身突然一震,小几上茶杯倾倒,清平伸手扶起,又是一阵剧烈地颠簸,那杯子从她手中滑脱出去,摔在地上裂成几瓣。
李宴掀帘而入道:“大人,外头出了些事情——”
清平把书放回去,道:“什么事,先出去看看再说。”
她出了船舱,甲板上船家正带着几个手下用铜盆烧纸磕头,口中念念有词。清平顺着她跪拜的方向看去,那陡峭山崖上竟有一座破败的庙宇,被青藤覆盖了大半,清平眯着眼瞧了一会,才发现那庙无门无窗,墙体上绘着从未见过的黑色图案,在寂静的山谷中显出几分诡异来。
船里的客人们此时都探头看了眼,见此种情状,立马又缩回船舱中。
李宴道:“大人,要不我去打听打听?”
清平侧头轻道:“别去,先瞧着,这船到底撞到了何物,怎地如此颠簸?”
先前歇在舱里的的护卫们此时也出来了,清平挥了挥手,示意她们退回去,只带着李宴慢慢靠近甲板边缘。但见此地水流平稳,不似先前那般急促,水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澈,几条银色小鱼游来游去,而船已至水道出口,几乎可以看到一片开阔的水域。
她又向前走了几步,终于看清水中的东西——
那是一座石雕的神像,全身漆黑,隐没在水中,手捏法器,头朝下,陷入水底的泥沙里。
想来是掌舵的并未料到这水下竟多出这么个东西来,先前辰州涨大水,怕是把这沉在水中的神像给冲了出来,如今急流褪去,神像便有大半从淤泥中显露出来,今日船头恰好撞到了神像底座,却令神像翻了个身,上半部分从泥沙中脱出。
那神像也不知是什么年头的古物,雕工也并非本朝常见的样式,唯独那脸上的似有若无的笑意,却是难以言喻的诡诈。
作者有话要说: 做一个日更的葵!理直气壮叉腰!
第160章 童子
一时间只闻山中风声呜咽, 雾气渐渐浓厚了起来, 铜盆中的带着火星的灰烬被卷起, 细碎的灰络扑来, 李宴皱着眉头用袖子扇了扇,捂着嘴道:“大人, 要不还是先进船舱里避一避吧。”
清平向后退了一步,避开那些灰络, 视线从神像上掠过, 又转到甲板上去。
船头那几人磕头磕的更加用力, 水中漆黑的神像注视着她们,扑通几声落水声, 船家青着脸丢下一把东西, 手握着竹筊丢了数次,这才下定决心般高声道:“咱们这船上有人冒犯了神灵,诸位也瞧见了, 若是不将这人寻出来,恐怕船一出水道, 进了淮阳河就要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