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_作者:书自清(214)

2018-09-17 书自清

  小莲婢给父母亲叩首,然后起身,走了出去。艳阳高照,今天是个好日头。她沿着游廊来到前门,就看到无涯正站在门口,小小的人,手里拎着一个大大的竹箱,甚是费劲。看到她来了,无涯立刻就笑了,冲她招手喊道:

  “三娘,您可来了!无涯等了好久。”

  “这是什么?”张若菡走到近前,疑惑地问她,她不记得自己带去的行李中有这么一个大竹箱子。

  “这里面都是吃食,您午间要在国子监用午食,娘子特意让厨房准备了您爱吃的,有软烤饽,红油?子,樱桃饆饠,还有一碗冰糖酥山,用冰块镇着呢。”无涯真是如数家珍,说着说着自己口水都下来了。

  小莲婢抿了抿唇,暗暗吞了口唾沫,道:

  “这吃食我不能带,学塾里有吃食,我怎能吃自家的食物,你赶紧让家里人拿回去吧。”

  无涯如遭雷劈,愣在原地。

  “别傻愣着了,时间不早了,动作快点,不然不带你去了。”小莲婢说完,就出了大门,上了那辆护送她去国子监的马车。

  无涯只得哭丧着脸,去把这一大箱子吃食送了回去,然后生无可恋地攀上了马车车辕,驾车的家奴一扬鞭,马车便出了张府的乌头门,往皇城的方向而去。

  ***

  “郡主,郡主您走慢点。”提着装有文房四宝用具书箱的小婢气喘吁吁地跟在锦缎秀裳的女孩身后,一路上女孩走路疾如风雷,她跟在后面追得要断气。

  “唉,你慢死了!”锦缎秀裳的女孩顿住脚步,回身抱怨道。她看起来将近十岁的年纪,但实际上只是自小体格好,个子比同龄人要高出许多,两月前刚满八岁。浓丽的眉眼让人望之惊艳,她父亲的英俊承袭在她身上,透着股非比寻常的英烈大气。

  “婢子该死……”小婢跑上前来,一肚子委屈不敢说。她哪里比得上小主子身康体健,行步虎虎。

  “我来吧,你别跟上来了,在外面等我下课。”女孩拿过自己的书箱,也不再理小婢,径直大步离去。

  太常寺国子监,位处长安旧宫皇城,太极殿东北方的广袤植被中。此刻,华阳郡主李瑾月正提着箱子独自行在竹林小道中,再往前不远就到监院正门了。

  她一双浓眉蹙起,哪怕都走到这里了,她心里依旧不是很情愿。若不是母亲让她来读国子监,她宁愿自己在府里读书练剑。最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母亲为何要将两个侍读硬是塞给她。两个小屁孩,听说一个七岁,一个才刚满六岁,都没她大,她没有时间浪费在她们身上。她还有很多书没有读,很多功夫没有练,做不到出类拔萃,如何能让父亲刮目相看,又如何能让母亲在府中立足?

  “唉~”小小年纪,唉声叹气,人小鬼大。

  不多时,李瑾月顿足在监院门口的照壁前,看着照壁上刻着的一段篆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段文字出自《论语·学而篇》,对于早就能将《论语》倒背如流的李瑾月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只是今次突然在这样一个场合下看到这句话,忽的有了新的体会,不由站在照壁前发起呆来。

  正琢磨字句间,不防身旁刮过一股清新的香风,一个白衣女孩立在她身旁,轻声诵读出了这句话,她声音极好听,银铃一般,又如山泉清冽,沁人心脾。李瑾月下意识扭头看她,便被她的侧脸惊艳。

  “三娘,这什么意思啊?”那白衣女孩身旁还跟着一个婢女模样的小女孩,听白衣女孩读完句子后,疑惑问道。

  “这句话是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到了外面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泛爱普罗大众,亲近仁德之人。做到这些后,如还有余力,便去学习文化知识。”白衣女孩耐心地解释道。

  小婢女一知半解地点点头。

  那白衣女孩解释完这句话,便转身看向李瑾月,她并没有说话,只是对着李瑾月轻轻一笑,颔首行了个平辈半礼,然后领着小婢女率先绕过照壁,走了进去。

  李瑾月全程呆滞,没能说出半个字,也没能做出一个动作,直到白衣女孩消失了,她也没反应过来。

  站在原地愣了半晌,她有些莫名其妙地挠了挠自己的额头,提着箱子绕过照壁走了进去。那白衣女孩已经不见了踪影,不过想来应当也是国子监的学生,而且应当是今日初次来,否则也不会驻足照壁,诵读论语,还给自己的婢子解释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