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_作者:书自清(243)

2018-09-17 书自清

  我本拟了一个救人之计,可今次见了这叔姪俩,我却改主意了。”

  “门主的意思是……?”柳郦问道。

  “大家凑近点,附耳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沈绥:我喝了你侄女给你倒的茶,你侄女以后就是我的人了。

  先提前声明,大家莫要误会,我可不是要将杨玉环和沈绥配对。

  第八十八章

  黄昏酉正, 暮鼓响起, 众坊市闭门。皇宫端门右侧右掖门送走了宫中最后一位客人, 在禁军士兵的推动下缓缓关闭。

  李瑾月回头看了一眼渐渐隐于昏暗天幕下的宫墙, 便催马,携着自己的一众部下向南归府而去。

  向来热闹的天津桥人也少了许多, 李瑾月的大队人马过桥时速度很快,座下马儿一溜小跑, 仿佛在逃离什么也似。

  这天津桥横跨洛水, 是连接皇宫端门与城南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桥梁。隋初, 这还不过是一座浮桥,贞观十四年才修整为现如今的石桥。此后两度被洪水冲毁, 现如今的天津桥是神龙二年刚刚修缮过的。为了加以疏通, 开渠分作三段,因而天津桥实为三段桥,天津桥居中, 北边一段名黄道桥,南边一段名皇津桥。

  为何取名为“天津桥”, 盖因洛水横贯洛阳东西, 自曹魏以来便有星汉之名, 天子脚下,星汉银河之津渡,此为来由。天津桥往南,便是直连外城郭定鼎门的一条南北向大街。此街,官册定名“定鼎大街”, 然洛阳当地老百姓多称作“天津街”。

  天津桥南北两端,保留了隋初时的四座重楼,显示日月表胜之象。正西是东都苑,苑东洛河北岸有上阳宫。桥正北是皇城和宫城,殿阁巍峨,远对南面的嵩山,近映桥侧的清波。桥的东北,洛水分出一渠,设置斗门控制水流量,斗门旁修造了一处亭子,称为北斗亭或斗门亭。东边望去,是汉魏故城,曹植笔下的洛神凌波微步之地。桥的旁边有窈娘堤。桥南还有洛阳知名酒商董槽丘开的酒楼。说起来,这董槽丘与李白还有几分交情。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李瑾月瞧着眼前这一切熟悉的风光,低声吟诵道。

  她身旁的晋国公主府长史徐玠不由应道:

  “公主,怎的念起那李太白的诗句了?”

  “唉……”李瑾月只是叹息,并未作答。

  徐玠思绪一转,便已心知肚明。

  “莫不是,圣人又为难您了?”

  “他要我养好了伤,便再嫁,嫁去河朔三镇,到那里掌兵去。甚么关怀伤势,我早明白不过是又一度的猜忌与支使。”李瑾月说得很平静,仿若早便习以为常。

  徐玠轻喟一声:“公主起了退却的心思,是不愿在这浑浊世间翻沉了。”

  “这年复一年,我不知自己在坚守些什么。身边人来来往往,却难得可以留下一个知心人。我何时才可得第二个玉介,能如此说说贴心话。”李瑾月显得很消沉,她向来刚强,难得有这般的愁绪。

  徐玠心中一凛,暗道公主的意思,莫不是要再招贤纳士?还是说自己的才干,已然不能满足于公主的追求了?

  “玉介莫要误会,只是最近不顺意之事太多,难免发发牢骚。”李瑾月想到自己方才的话容易引起误会,便解释道。

  “属下理解。公主,属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讲了,怕是要惹公主再伤怀。”徐玠拱手道。

  “讲。”李瑾月只有一个字,这糟心事一件接着一件,她倒要看看还有何事能乱她心。

  “属下于半个时辰前获报,今日午后,大理寺司直沈绥并张公道济、李太白及其二弟沈缙,还有…还有曲江张三娘子,归洛阳了。”

  李瑾月初时眉头倏然蹙起,旋即舒展而开,竟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她一夹马腹,马儿加速奔跑起来。徐玠忙喊:

  “公主!您去哪儿?”

  “回府!玉介你也跟上!”说着,李瑾月便策马,离弦的箭一般飞速驰了出去。

  “公主,公主您等等属下!”徐玠一介文官,又是个柔弱女子,马术不甚精湛,一时之间只得急切大呼,拼命纵马去追。

  哎呦,我的糊涂公主啊,怎么一听那张三娘的名号,就没了头脑一般!徐玠一肚子苦水,早知这般,她就不该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