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_作者:书自清(410)

2018-09-17 书自清

  “沈大郎!你莫要再追了,此人太危险,前方或有陷阱!”

  沈绥往下一看,原来是了一和了宏师徒俩,正以不可思议、缩地成寸般的身法,追了上来。

  “有陷阱,也要闯一闯!”沈绥怒哼一声,脚下用力一蹬,加速飞跃出去。

  “孽障啊……”了一苦叹一声,只得加紧脚步追了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  景教(聂斯托利派基督教)、祆(xiān)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是当时佛教以外,传入我国的三大外来宗教。其中,摩尼教只是在西域传播,中原没有涉入,因为传播困难,还曾假借佛教之名传教,被玄宗以邪教之名禁了。其余两教的传播都相对比较广,景教最甚,祆教多在西域。

  注意,祆教的祆字,不是棉袄的袄。

  摩尼教,唐末灭佛运动后基本销声匿迹,宋代又死灰复燃,改称明教,从明教之中,又发展出了元明清时期的白莲教。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夜色渐浓, 崔府火光冲天, 骚动迭起。女眷们胆战心惊地缩在屋中, 偷偷听着外面的动静。男丁们, 不论主仆,均披上盔甲, 带上武器,加入了府中搜索与追击的队伍。而此时, 大批留守于长房书院的人, 正移动向崔府正大门侧的箭楼。那里有崔府专门设置的防御机关, 砖墙坚厚,又处高位, 可抵御敌兵来犯。

  从云、从雨和蓝鸲显得很警惕, 一路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将张若菡、沈缙与颦娘护在内侧。张若菡推着沈缙的轮椅,一路上脚步匆匆, 跟在李瑾月、程昳的身后。沈缙垂首,一言不发, 只闻呼吸急促。她们身后, 才是崔祯与崔府的护卫、下人。秉着客人先行的原则, 崔祯即便在如此混乱的局面之下,依然维持着世家大族的待客礼仪。他也从之前的惊恐慌乱之中平静了下来,重又掌控住局面,一路上,不断有护卫前来回报最新的消息, 他均有条不紊地传达下去命令。到底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虽今夜直面死亡,却可以在短时间内振作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家出身的子弟可以做到的。

  “报!那白衣女子已经朝宗祠的方向逃去,沈先生与那两位尼姑一直紧追不舍,我们的人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赶去了。”又有护卫前来报告。

  “立刻派人去撞钟,一定要让宗祠的人提前收到警告,做好御敌阻截的准备。”崔祯下令道。

  “喏!”那护卫匆匆跑开。

  忙碌的还不止崔祯,李瑾月也在下令,她将驻扎在崔府不远的一千拱月军全部调动起来。其中两百人拱卫箭楼安全,其余八百人分成三队,从三个方向包抄崔氏宗祠,务必要将那白衣女子拦截下来。一道道命令发出去,给快步行走在回廊之中的队伍平添了几分紧张感。

  张若菡低下头来,悄声问沈缙:

  “琴奴,你可知鸾凰髓血是怎么回事?”

  然后她看到了沈缙摇了摇头。

  “这会不会是陷阱?”

  沈缙点了点头,她也这般想。

  “他们到底是为谁而来,崔祯,还是伯昭?”

  沈缙举起两根手指。

  “为两者而来?这是要一箭双雕。”张若菡道。

  “崔祯还会有危险吗?”张若菡的眸光四下扫了一圈,身边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紧张与凝重,可她却又觉得每个人,都显得可疑起来。

  沈缙的手指在轮椅扶手上敲了三下,张若菡懂这个意思,这是要等待的意思。看来,琴奴也不确定到底还有没有刺客潜伏在他们身边。虽说崔府这些时日一直在筛查人员,但只要是人,就会有疏漏,哪里能万无一失。因而,身边的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尤其是那些跟在崔祯身边的护卫与仆从。

  前方是回廊的最后一段,转过那道弯,就只剩下最后数丈的距离,箭楼厚重的楼门就在眼前。

  若真有刺客,眼下是刺杀最佳也是最后的时机,入了箭楼,想要再逃出去,可不是那么容易了。而就在众人即将进入箭楼前的松懈时刻,下手乃是最佳。

  张若菡的神经紧绷,她不敢回头,她怕若真有刺客,自己轻举妄动会刺激到刺客动手。然后她看到沈缙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镜,这铜镜是她的护心镜,一直就贴身存放在心口。不过巴掌大小,她的衣物都有专门缝制的口袋去装这枚铜镜,因而不需要任何绑带。其实沈缙还有一身金丝软甲,一直可以护到脖颈,韧性十足,刀剑不入,只是那软甲穿在身上并不很舒服,一般若不是真的预知未来会入险境,她是不会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