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月手中染血的大剑坠地,满是血污的面上,充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那个永远阳刚自信,充满智慧和沙场经验的男人,就这样死了?两线夹击,是李瑾月提出的策略,他也采纳了。大雪山都走出来了,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他和赵家姐姐的儿子,才三岁……
“太惨烈了,太惨烈了……”传讯官面上的血污与泪水一起冻结在了脸上,泣不成声。
为什么不求援,为什么要独立支撑?李瑾月始终没能明白。她的大军距离他不远,他完全可以求援。以他的能力,完全不必与吐蕃顽抗,调转马头,绕道避免正面交锋,是很容易的事。
后来她才明白,不是他不求援,是他本身就是援救的一方。十多年前,金城公主远嫁吐蕃赤德祖赞,金城公主是邠王李守礼之女,被中宗皇帝收为养女后出嫁。然而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却不遵守和亲约定,屡次将金城公主软禁,出兵大唐。邠王李守礼气恼,不遵军令,擅自出兵攻打吐蕃右路。而且愚蠢到亲自领兵出击,引诱吐蕃大将欲擒他立功。结果吐蕃军力全部被吸引到右路去。当时,萧思难的军队正在右路后方奇袭伏击,骤然遇见超乎想象的兵力,不得不仓促应对,才致使差一点全军覆没。萧思难拼了性命将李守礼救出,自己却壮烈牺牲。
他大概是预见到了这一场战会是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场,他没有求援,也不希望李瑾月来救他,因为救他,无异于自杀。
大唐的一代将星就这样陨落了,那个像大哥一样照顾她、教导她的人就这样走了,李瑾月之愤怒之悲痛无法用言语表达,若不是程昳、尉迟焉拼死拦住她,她差一点挥剑斩了李守礼。唯一让她安慰的是,李守礼最终确实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大唐公主,没有为驸马守寡一生的必要。但是李瑾月却选择了留在河西军中,留在了萧氏,照顾赵氏和她年幼的儿子。
然而命运显然不会这样轻易放过她,仅仅过了两个月,腊月年底,李瑾月忽然连番接到三道长安的召回令,要她立刻卸甲返京。
她苍白着面色匆匆赶回长安,路上得知,她的母亲出事了。而就在她距离长安还有七日路程时,噩耗几乎将她摧垮。
她的母亲,永远离开了她。
作者有话要说: 分人物写外传,是一个测试的良机。赤糸的人气明显不如莲婢,而卯卯与这俩人都差得远。评论数的差距实在太明显了。【doge】
PS:徐世绩就是李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因为功勋卓著,赐姓李。但是他有一个狂妄的孙子,名叫李敬业。当时还有一个狂生,叫骆宾王。此二人因为直男癌发作,看不惯武则天掌权,李敬业便在东南组建军队,要讨伐武瞾。而骆宾王就写了一篇《代李敬业讨武瞾檄》,最出名的一句“且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知天下!”,那叫一个慷慨激昂。然而,天下还是武皇的,老徐家一世英名被这个孙子全给毁了,赐姓被夺回,重又姓了徐。否则,徐玉介,该姓李了。
第一百九十章 【外传·凰涅篇】
人生之际遇, 岂是凡夫俗子所能预料。哪怕再努力, 再昂扬, 也避不开命运指派给你的飞来横祸。灾祸来得让人措手不及, 母亲走得猝然若惊雷,李瑾月根本毫无准备, 她坚强地独自在边疆奋斗了那么多年,哪怕身处大雪埋躯的雪山, 身处尸横遍野的战场, 也从未有一刻似她立在皇城下时那般绝望。
十年前她离开长安, 发誓回来后要荡平污秽;十年后她回来了,却一头栽入了深渊。
那年长安的雪, 下得特别大。漫天飞舞, 覆盖大地一片银白。她手足冰凉地坐在父亲为她建造的那座浩大的公主府庭院石阶上,肩头发顶沾满了雪,大剑靠在她膝头, 低吟若泣诉。这座位于长乐坊的府邸,曾经是太平公主府的府址, 在李瑾月离开长安后就开始翻新, 殚残的土地一刻也不停地换了全新的面貌。为什么这里会是晋国公主府?其余出阁的皇子、公主们, 谁也没有被赐与这座府邸,偏偏李瑾月,一回来,就被她的父亲以赐府的名义,囚禁在了这片可怖的地方。
忽然想起, 八岁时随父郊外游猎,她以精准的箭法射穿了一对野兔,当时父亲曾对她说:“你真像你的姑祖母。”那时李瑾月尚且年幼,未曾懂这句话中的恶毒。这是一句太恶毒的话,如今她回想起来,依旧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