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_作者:书自清(685)

2018-09-17 书自清

  “晋国之事,朕自有安排,诸位卿家起身罢。”

  众臣闻言,亦不愿在这件事上显得咄咄逼人,便依言而行。待众人归位,圣人道:

  “晋国公主,护国有功,理当嘉奖。”随即他点了礼部尚书,道,“具体的嘉奖事宜,由礼部拟定。今日朝议就到此,退朝罢。”说着便起身,离开了龙榻。高力士立刻高唱:

  “退朝!”

  他怒气冲冲地去了延英殿,步辇也未坐,高力士在后疾步相逐。他一进延英殿,便一脚踹翻了门口一位正跪在地上清扫茵席的内侍。那内侍吓得魂不附体,趴在地上抖若筛糠。高力士急忙拽着那内侍把他丢了出去。

  “陛下……”高力士唤他。

  圣人背着手,回身看了一眼高力士,道:

  “朕是不是真的对晋国很不好?”

  高力士只能笑笑,圣人冷哼一声道:

  “你这老滑头。”

  “老奴是看着公主长大的,公主是个很好的孩子,心里一直有陛下。”高力士陪笑道。

  “她心里有朕?笑话!”圣人坐在了榻沿上,抬手拿起茶盏,呷了一口,“她心里怕是早已恨朕恨得咬牙切齿了。”

  “陛下,老奴斗胆说一句,您确实不该总为了当年事,与公主置气。她本身心里就委屈,您是想对她好的,可偏偏……总是事与愿违。”

  “她有本事,肯努力,总想着要向我证明她有多能干。你说她好好一个女儿家,怎得就这么争强好胜?我瞧着她,就想起了祖母还有太平,还有她的母亲!”他将茶盏狠狠扣在了案上,说话间,已然撇去了“朕”的帝王自称,换了往日与亲近之人说话时的语气。

  高力士没接话,只是拿了团扇,为他扇风。

  片刻后,李隆基叹息一声,道:“唉……也罢,你去拟旨,放她出来。让她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喏。”高力士笑了。

  “走罢,摆驾三清殿,朕要去见见国师。”

  三清殿是建造在大明宫中的皇家道观,这里的道士转为皇家服务。圣人驾临时,三清殿的道士已然成两列前来迎接。他大踏步走入大殿,便见到一位身穿玄色八卦道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正手提拂尘候在门口。见到圣驾,也不下跪行礼,只是打个稽首。

  当今国师,可不正是道门皇帝——白云子司马承祯吗?

  “国师!您可算来了,一别经年,朕甚为想念啊。”

  “劳陛下挂念,老道惶恐。”司马承祯云淡风轻道,半点看不出惶恐之意。

  “哈哈哈……”圣人发出一连串的笑声,携住司马承祯的手,拉着他往殿内走。

  “国师近来可好,朕听闻您前段时间去了一趟西域?”

  “正是,老道去西域迎回了师兄法骨。”

  “哦?那可真是可喜可贺。”圣人倒也没问师兄是谁,为何会在西域,仿佛毫不关心。拉着司马承祯在三清殿的会客室内坐下,与司马承祯东拉西扯兜圈子兜了好久,总算提到了这次召回司马承祯的重点:

  “国师啊,进来朕精神难安,这皇城内,幽冥厉鬼徘徊不止,扰乱秩序。还望国师替朕肃清阴邪,指一条明路。”

  “陛下承载天运,福寿永昌,自是有万千正道加身,光明普照,何惧阴邪鬼怪?”司马承祯道。

  “朕自是不惧,但宫中已起乱象,城中亦是谣言四起,朕甚为忧心。希望国师能请三清正道,平定四方邪崇。”

  “老道在来的路上,听闻近来长安城中凶案连发,陛下可是担忧此事?”司马承祯道。

  圣人颔首。

  “老道明白了,请陛下给老道一些时间查一查,若能知根源,当可除祸患。”

  “一切就拜托国师了。”

  圣人离去后,司马承祯身边的陈师兄问道:

  “师尊,这皇帝怎得如此迷信,杀人凶案请我们去作法?难不成他还真相信这一切都是那所谓太平公主冤魂作乱了?”

  司马承祯笑笑,道了一句:“身正不怕影子斜,身不正,自是邪崇心底起,忧惧常傍身。”

  “咱们可是要去寻伯昭他们相会?”陈师兄又问。

  “不了,眼下不方便与她见面。我们还有该做的事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