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谜_作者:书自清(75)

2018-09-17 书自清

  “下官沈绥,见过晋国公主阁下。”沈绥定了定神,后撤一步,拱手施礼。

  然而李瑾月却并未接这个礼,只是雕像一般扶剑站在那里,杀意在凝聚。

  沈绥半天得不到回应,只得自行起身,就看到李瑾月正准备拔剑,当下手就按到自己腰间的雪刀之上。

  “李瑾月!你干甚么?”张若菡惊怒出声,即便心情跌宕起伏,她依旧尽了最大的克制,压低声音,不让四周人看出不妥。

  “莲婢你退下,对你无礼之人,自有我来对付。”李瑾月说话已经丝毫不给沈绥留情面了。沈绥站在原地,无比的尴尬。

  “李瑾月!”张若菡气恼不已,只觉得这人怎么如此不识时务,不明大体?她一个嫡长公主,怎么能因为这点事,就落上一个为女人争风吃醋的恶名。

  然而她如何能挡得住怒发冲冠的李瑾月,剑已出,李瑾月起手挑战礼,宏声道:

  “瑾月素闻雪刀明断沈伯昭的名号,今日借贵地音律比试之际,向沈司直挑战。看看是你的刀快,还是我的剑锐。沈司直,意下如何?”

  沈绥银面下的脸色有些苍白,今日事态的发展,有些超乎她的预料了。

  此时此刻,她也确认了一件她担忧已久的事情,那就是李卯卯这家伙真的爱上莲婢姐姐了。当年得知这个消息时差点没把她气到吐血,以至于旧病复发卧床七日难起,如今又看到她为了莲婢姐姐如此愤怒地站在自己面前,要向自己挑战,沈绥真的是五味杂陈,久久难言。

  “怎么,不敢了?你若能赢我,我恕你无罪!”

  沈绥是知道她性情的,这口气她若不发泄出来,定然不肯罢休。这家伙此刻就是一头暴怒的狮子,谁也拦不住她。无奈之下,沈绥只能应下挑战,然后假意认输,让她发泄出来,以后再思索补救之法。

  但是还没等她开口,忽然李季兰笑着发话了:

  “今日上元佳节日,不宜动刀剑。依季兰看,晋国公主阁下不若与沈司直一道跳一曲《秦王破阵曲》,化武为舞,以舞会友,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出现的诗词与曲目: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2、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

  3、《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该曲属武舞类,需着甲胄刀剑舞蹈。此曲在国内已失传,八十年代,才从日本迎回。

  第二十八章

  沈绥银面下的双眸盯着李瑾月, 并不退缩, 目光之中亦没有刺怒之意, 却有一种平静审视的态度。她在等待李瑾月的决断, 她要看看,她所看中的人, 是否有她应当具备的气度,而不是像个小孩子一般, 只知道霸占自己喜欢的东西, 旁人动也不能动。

  李季兰笑脸相迎, 话说得漂亮,已经给了暴怒的李瑾月台阶下。若李瑾月能应承下来, 场面也不至于太过剑拔弩张, 当能缓和许多。《秦王破阵乐》乃是大唐的军歌,踏歌起来气势磅礴,多多少少能唤醒晋国公主这么多年峥嵘岁月的记忆, 让她的头脑冷静一下,暂时忘却心底的儿女情长。李季兰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 提出一个如此巧妙解围的建议, 真是有一颗七巧玲珑心。

  作为一个眼光极其毒辣, 消息又异常灵通的长安城红人,李季兰已经猜出了那位金面女郎的身份。怕不是早几年曾经与李瑾月一道站在风口浪尖的那位张家三娘罢,早就听闻她的美名,今日终于得见风采了。真是翩翩佳人,遗世独立, 这世间恐怕都再找不出第二人能与她相比。怪不得就连晋国公主此等人物,也会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不顾性别与身份,痴痴相求。

  李瑾月微薄的红唇抿成一条刚毅的直线,明亮杏眸中腾起的怒火被她一点一点地压下。半晌,她扬起了莫名的笑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