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盐总要吃吧?我们的盐很便宜的,龙昌镇卖两毛钱一斤,我们这只要一毛四。”薛一卖力的宣传着,还是没人来买。
之前一直反对她们开小卖部的金兰婶反而安慰她说:“不要着急,刚开始大家不了解情况,肯定会很抗拒,我们多做宣传,大家了解就好了。”
“嗯,好。”薛一见金兰婶都这么乐观,也乐观起来。
“以前建文刚来这边开展工作那会,大家也是这样,后来我们挨家挨户的宣传,大家就开始支持我们了,等会我要请大家吃饭,你也一块,我帮你宣传宣传。”
“好。”薛一心说难怪方支书一个前途无量的知识青年会愿意为她留下来,金兰婶这人心软归心软,道理一旦想通了,就会全力以赴的支持,还挺通情达理的。
听金兰婶说等会要请人吃饭,薛一心生一计,说不用挨家挨户,等会吃饭的时候就能宣传,保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寨子里上了年纪的中年妇女喜欢聚在一块绣花,聊聊最近流行的绣花花式,家长里短,春旱秋涝,有时还会有人做庄,请大家吃上一顿。
金兰婶家地方宽敞,屋舍众多,以前方支书还在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过来。方支书过世后大家就很少来了,一是家里死过人,不方便;二是怕金兰婶想起以前的日子,伤心难过。
这次租田的事情大家帮了不少忙,所以金兰婶决定请一次客,让大家都来热闹热闹。
寨子里民风纯朴,绝不白吃白喝,来的时候一人带点东西,比如你带点一斗米,我带半斤腊肉,他带两条鱼这样,一桌可口丰盛的饭菜就有了。
因为现在还不是农忙时节,很多人带着米面肉菜早早就来了,有些还带着小孩。
薛一见到珍花婶和成文,忙抓出一把糖,分给他们,说大家这周都很乖,每人奖励一颗。
珍花婶等大人虽说不能要,但拦不住小孩对糖的喜爱,见自家小孩收都收了,只得连声说谢谢。
“朵妈,在炒什么呢?这么香。”有人闻到蒜苔炒腊肉的味,问道。
“蒜苔炒腊肉,等一下,马上就出锅了。”
苗寨人家没有专门的厨房,都是在泥地上挖一个四方的坑,再放一个铁架子,便于放锅,炒菜的时候就在下面烧火就行。
方支书嫌在房间里烧火熏得慌,把炉灶架在院子里,所以众人一进门就能看到金兰婶在炒菜,馋得不行。
“婶,你放盐了没有?”薛一见她拿盘子要盛菜,忙问。
“啊呀,忘了。”到旁边的柜子找了找,“没盐了,上次忘了买。”
“那什么办啊?”
“没事,我回家给你拿点来。”珍花婶说。
“那多麻烦你……”金兰婶面露愧疚。
“等一下,珍花婶,不用回去了,我这里有。”薛一说着从小卖部拿出一包袋装食用盐,剪了个口子,说这是我和阿瑶朵从城里买回来的,反正卖不出去,自家吃得了,珍花婶,等会我给你送两包过去。
“袋子里装的是盐,这么精细啊?”
薛一见众人好奇,给每人手心倒了点:珍花婶用舌头尝了下,点头说:“还真的是盐,又白又细的,薛老师你在哪买的?”
“在城里买的。”
“真好啊。”珍花婶又尝了一口,跟旁边的人说:“你是不知道,我上次去龙昌镇买了两块盐,其中一块一斤的多全是石头,气死我了。”
“我上次也是,买来一块八两多的,外面看着好好的,一敲开,里面全是泥巴,被孩子她爸骂了好几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说龙昌镇谁谁谁最不讲信用最会坑人,以后再也不去他家买了。
“唉,对了薛老师,你这盐多少钱一斤?”
“一毛四。”
“一毛四,这么便宜,是真盐吗?”
“当然,你们看外面的袋子,国家认证的,正宗的盐,哪里有假。”
“真的假的,这么细,还这么便宜,不会掺了什么东西吧?”
“怎么说话的?”珍花婶见有人怀疑薛一,反驳道,“薛老师一心一意为学生,为大家,你们都是有目共睹的,薛老师骗谁也不会骗我们。你们不敢买,我敢买,薛老师,给我来两包,不,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