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好。”沈夫人小心翼翼地将宝宝放入小床中,“娘娘身边有人会照顾孩子吗?”
沈贵妃点点头:“有几个嬷嬷。”
“那便没有问题了。”沈夫人笑着摸了摸宝宝的胎毛,思索着要不要给宝宝做些小衣服。
年纪大了就喜欢孙辈,家里有孙子沈礼逸,京外还有外孙外孙女,出生也没多久呢。这会儿看见了小皇子,也忍不住喜爱之心泛滥。
沈贵妃摇了摇头,谢绝了沈夫人的好意。
衣物很容易被动手脚,运送过程中被谁弄了什么,很难发现的。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用沈雨晴私库里的布料,让蒹葭宫和凤仪宫的宫女亲手给孩子做衣服,也不要六尚局的绣娘动手了。
沈夫人深以为然,也不强求。见过沈贵妃和皇长子,见他们过得很好,便没有多留,很快又离开了。
而这边,因为沈贵妃的这个决定,导致很多宫妃动手的路子被堵死了。他们气得不行,可是这段时间沈贵妃“坐月子”,根本见不着人,都没处给他们讽刺两句撒气。
等到洗三这一天,蒹葭宫更是不许别人进来,只皇后娘娘、太后娘娘和皇帝陛下来观了礼。
洗三本就不一定非要大办,如此也无人能说什么闲话。小宝宝抵抗力弱,很快洗好之后就用烘得暖乎乎的小襁褓给他包起来,免得着凉。
满月前一日,皇长子破例直接被计入了皇家玉牒,仿佛皇帝陛下并不担心这个孩子会夭折似的。
“这是朕的长子。”对于唱反调的朝臣,皇帝陛下是这么回的,“朕六年来的第一个儿子。”
十五岁开荤的皇帝,至今只有一个女儿。好不容易有个儿子,宠一宠怎么了?
那些说孩子容易夭折不要太早记入皇家玉牒的,你们是不是想诅咒朕的宝贝儿子去死?
朝堂上鸦雀无声,无人敢认。
皇帝陛下坚信唱反调都是想让孩子夭折的,而记入玉牒能够保证孩子长长久久的活下去。且不提这个逻辑是否有问题,反正皇帝陛下就是这么说了,你们非要跟他对着干,那就自己等着倒霉吧。
最近这段是见多了皇帝任性的朝臣们默默地闭嘴了。
记个玉牒而已,人家皇帝的家务事,他们还是少掺和的好。免得皇帝陛下回头就diss他们“如长舌妇”,什么都要管一管。
沈大人全程老神在在,等皇帝陛下走了,他春风满面地和同僚拱拱手道别,高兴得胡子都要翘起来了。然后脚步轻快地回了家,去和夫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第二日是满月宴,沈贵妃也终于不用装产妇坐月子了,可以出门透透气。
换上好看的衣裙,说实话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什么“生完孩子更有母性光辉和女性魅力”的模样。不知道小说里写的那些女主当了妈之后的这个buff是不是真的有,反正沈贵妃是装不出来的。
她只能憋红了脸,给你装个红光满面(?)。
好在,皇宫里的女人们都没生过孩子,生过孩子的不是像太后娘娘一样已经过去很多年快要成“老人家”了,就是如婉夫人一般早就出局了。大家半斤八两,谁也瞧不出谁有什么不对劲,于是一切就挺好的,宫妃们毫无怀疑。
一群没孩子且嫉妒有孩子宫妃的女人,不得不挂着假笑装作恭喜沈贵妃的样子,还要无视旁边其他夫人打量的眼神,心里烦躁的不行。
这些来参加满月宴的夫人看孩子去啊!再不行看沈贵妃去啊!盯着他们看干什么!又不是他们不想生孩子!
好吧,见识了贵妃娘娘生孩子的架势,大家确实对生孩子这件事有些发怵。但是一想到母凭子贵,他们又充满了斗志。
只是一点小畏惧而已,不碍事。为了成为人上人,生孩子要面对的疼痛和危险不算什么。
前提是他们能生的出来。
淑夫人摸了摸自己至今毫无动静的小腹,眼红的瞪着沈雨晴怀里的那只胖娃娃。
皇长子从出生开始就没叫他们瞧见过,那会儿王妃没多少时间好活了,哪儿能浪费时间把孩子抱出来给他们瞧?后来蒹葭宫不许旁人进出,更是看不到,自然也不晓得短短二十天,小皇子从瘦瘦弱弱的小不点长成了白胖娃娃。
他们只瞧着宝宝可爱精致,心里嫉妒得泛酸水。
一群夫人围着沈贵妃说恭维的话,眼也不眨地张口就来,比如:“这孩子长得真像陛下,这鼻子、这眼睛。不过嘴巴像娘娘,长大了一定能迷倒一群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