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天下GL_作者:何处繁华笙箫默(297)

  但是,忠武军的五大部将,却谁都不愿意选择李睿,再也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连夜过来找楚宁商讨对策。

  萧鸿飞将军先丢柳城,如今又放走了慕容护的两万大军,朝廷一旦追究起责任来,肯定只能用人头来平息帝君怒气,而周裕他们,谁都不愿意萧鸿飞出事。并且,这也不仅仅只是萧鸿飞的事,在场一众将领,其实谁都跑不掉,包括楚宁。

  被凤九卿按到座位上,有些木然的望着周裕等人,焕散的眼神逐渐重新凝聚,微哑着嗓子说:“此次慕容护逃走,我楚宁才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我鼓动将士们为钱而战,引起了慕容护这老贼的警觉,他应该会被萧将军的计谋拖延更久。”

  周裕等人却是没想到,楚宁竟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当众认错,纷纷楞了片刻,毛贵劝道:“楚昭义无需自责,便是没有楚昭义的鼓动,那慕容护想撤逃,我们也是毫无办法。”

  褚契也说道:“那脚长在慕容护身上,他也是个有脑子的,想留便留,想逃便逃,萧将军算谋再多,也还得看这老天爷成不成全。”

  “实不相瞒。”周裕也说道:“当初萧将军在谋划此计就曾说过,忠武军只有三条路可走,一则战死柳城;二则退守此地,被慕容护瞧出外强中干,最后马革裹尸;三则,便是如今结果,被慕容护逃走,朝廷追究失城之责……”

  比起放走两万骑兵,失城之责还算是轻的,毕竟柳城虽然重要,但也算不上是大城,而且事先还被萧鸿飞迁走了大量人口,空城一座,损失并不大。

  几人劝了又劝,楚宁也只好撑起精神,对李睿说:“末将等人官卑职微,有心报国,却仍然出了差池,眼下难关重重,还望郡主阁下指条明路。”

  周裕等人都是边将,让他们上阵杀敌还行,跟朝廷斗智斗勇却就差了些,楚宁自己对这个朝廷更是两眼抹黑,要人脉没人脉,要声望没声望,斗来斗去也只能给人做下酒菜,思来想去,便觉得,这种勾心斗角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办。

  李睿生于宗室,父亲是堂堂宋王,各种七亲八戚多不胜数,她若是没几分手段的话,怎么可能把宋王府打理清楚,又怎么可能从长安城跑到这战场指手划脚。

  所以,楚宁立刻就把这事推到了李睿身上去,反正她不是来收小弟的么?正好趁这个机会,让送她一程东风,先让她扛住朝廷的压力,等萧鸿飞好起来,他们再自己商量怎么办。

  李睿本就有心收下忠武军,现在楚宁直推把周裕等人推过来,倒也算是遂了心意,但也心知,这几位部将的心并没在自己身上,但她也不急,只是说道:“朝廷方面的事情,本郡主倒是能够遮掩几句,但这责罚,却始终还是需要诸位将军用功绩来抹平……”

  有李睿这话,周裕等人顿时也就稍微放心了些,就听李睿继续安排,竟让诸将先写一封捷报送回朝廷。

  这封捷报由李睿口述,凤九卿代笔。先报斩敌万余,浮获牛羊战马万余,接着就夸将军萧鸿飞多么身先士卒,多么浴血奋战,最后身受重伤,如今性命垂危。最后又写,忠武军与昭义军奋战沙场,每战皆胜,却因兵少将寡而战得艰难,一直都等不到援军,希望朝廷敦促顾文雄大将军,尽快安排援军,否则忠武军与昭义军胜绩难持……

  通篇下来,除了对柳城失守只字未提之外,其它全部写的都是事实,然而,却是被扭曲过的事实,假如朝廷先看到这篇捷报,一定会信以为真,即使最后慕容护撤逃的消息传开,也只会认为是顾文雄没安排援军,导致萧鸿飞独木难支。

  楚宁从头听到尾,心里暗想,李睿这厮果然是个勾心斗角的专业人士,这么大的一口黑锅,转眼之间就甩到了顾文雄背上去,说不定,连李湛都洗不脱这一身黑。

  周裕毛贵楚宁等一众部将具名,李睿再盖上了她禀军大司马的印章,最后又亲自写了一封信,解释为何这封信要由她来盖印,而没送呈顾文雄和李湛就直接发往朝廷。

  因为担心慕容护绕过蓟城直入冀州,最后这封信,被楚宁排亲卫送往碣石,由白家的商船送到东莱,再从东莱转到长安,交给李睿提名点姓的太尉长史吕向才。

  送走信之后,楚宁等一众将官便开始商量接下来的去向,最后决定,干脆起程北上,一则可以去平刚城下与顾文雄汇合,二则可以与一直蹲在辽东的燕凌戈合伙,直接杀进草原,去抄了鲜卑人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