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伤马,白家按照伤情定价不一,大多数都在十五到二十贯之间,这些商贾们只要将马买回去,再到黄县的医馆配些药,花上点小钱治好,转手就可以卖到富户大族家里当坐骑,野心更大一些的行商,便会花些本钱,将这些马带到富庶的郡县,轻轻松松的便可赚个双倍价钱回来,毕竟,这可是正宗的鲜卑战马,不但体力好,还有灵性,大富人家的主子少爷们骑出去,可比寻常金银玉饰带在身上涨脸多了。
白夙只看了几眼便放下帘子,吩咐车夫架车回县城,她自然是知道这里头还有大利润的,但她不是个吃独食的性子,也深知逢利只取三分的道理,所以,船一靠岸,她便让人就地交易,不但白家轻减了许多麻烦,还给别人留了活路。
大概是因为港口的原因,在黑胡子被剿以后,蓬莱城原本的人口不但没有散走,反而聚得更多了些,不但有行商坐贾们留在这里等着白家商船消息的仆人,也有不少卖煮盐卤水的小贩,他们借着此地的海利,自己制作卤水,自己再拖出去贩卖,虽然赚得不多,但总的算下来,却也够一家子人的嚼口,生活也是过得好了些。还有些眼界较广的小贩,自己并不卤水,却花大钱买上几匹马车,沿着海边收卤水,然后再经由蓬莱大道把卤水运到县城周边的村落,转手就可浮涨几成利润。
另除了这些人,如今住在蓬莱的另外一部份都是壮丁,他们盯准了白家的海船,专门替海船装卸货物,虽然这样的体力活佣薪并不高,海船也不是每天都靠岸和离港,但他们大多都已经给自己找好了适合的出路,一边替富户种田地,一边趁着农闲时节出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也能把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虽然,东莱的米粮价格还是贵得可怕,可这些平民老百姓却不懂其中道理,只知白家的工钱虽然不高,却从来都不拖欠,而白夙的义商之名,便随着这么些小恩小惠,慢慢的变得名副其实。
白夙的马车向来奢华舒适,上面又挂了旗,她这马车一动,很快便被人发现,许多不知她性子的新商贾们纷纷过来套近乎,却是十米范围都没进到,就被白家部曲挡开。
马车过了蓬莱城,便到了蓬莱大道附近,感觉到马车停顿,白夙挑开车帘,便看见自己的马车被一道铁制栅栏拦住。
那铁制栅栏的后面,每隔一段距离就着砌了几间小房子,每座小房子面朝马车的这面墙上,都挂着一块大大匾额,上面写着‘收费站’三个字,在收费站下面,则写着几排小字:
一、本收费站暂时只实行车辆收费,每个车轮起步收费三十文,如若行程较远,具体费用请咨询窗口收费人员。
二、如果对本站收费存有疑问,请至黄县县衙向专门负责此事的吏员进行咨询。
三、如果不愿意缴纳费用,请绕道而行。如果在此闹事者,敬请放心,本县牢狱正在等着你的到来。
看到这几行字,白夙唇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浅笑,几乎在刹那间,她就知道匾额上这些浅俗易懂的话,是出自谁的手。
在匾额的下方,开着一扇方形窗,前来港口迎接白夙的杜大管事正在通过小窗与里面的人交流,他往里面递了些铜钱,又从里面拿到了两小张纸条回来,接着铁栅栏就被人打开了一处,示意对白夙的马车放行。
马车还没开始走,杜大管事就过来,向白夙禀报道:“大当家,根据新规矩,这马行道上只能马车或者骑马通行,软轿道上只能通行软轿,徒步的随从部曲,只能走最外面的步行道。”
杜管事是白夙身边的亲信,他自然是有马车乘坐的,只是其他许多随行部曲,就只能走步行道了,这是以很从来未曾有过的事,杜管事自然要向白夙禀报。
白夙点点头,便同意了杜管事的话,这新规矩,当初她在离开东莱时,也参与了制定,对其中类容知之甚详,只是杜管事手中的那小张纸条,却没经她手,顿时惹起了白夙的注意。
“这是卫民军财计司开出来的票子,过收费站的时候,交了铜钱,他们便会给出这么一张票子,等到不走蓬莱路时,便凭这个票子从别的收费站出站……”杜管事解释:“这票子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具体什么意思,小人便不懂了……”
接过纸票,示意马车起行,白夙便究研起这纸票来。
这纸票与卫民军的饷票类似,只是上面没什么繁复的花纹,只有蓝色的外框,里面印着\"蓬莱大道路票,蓬莱站到黄县站\"等字样,另外还有四个印章,一个是卫民军财计司的发行章,一个是黄县县尊的审核印章,第三个则是白家所持有的执行章,最一个则是收费站里收费员的编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