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布行的关心呢
感冒好了些
不过还没全部好
第111章
明明已经被救, 可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除了对外界的极度不自信之外, 更大原因是他们已经麻木到失去了希望。
看着这个枯瘦到似乎随时都会倒下的老县尊, 听着他对年轻人说的那些话语,楚宁突然泪流满面, 心如刀割的感觉告诉她,她对这个世界, 根本就没做到自以为的袖手旁观。
既然心未冷, 既然血犹热, 既然无法做到袖手旁观,那就挺身而出吧!
让惊涛骇浪伴我随行!
与风起云涌共舞一生!
楚宁大步上前, 向沓老县尊行了行了一个卫民军的军礼, 朗声道:“忠武将军萧鸿飞!昭义将军楚宁!踏马乌侯秦水,剿灭鲜卑段部两千余帐,恭迎沓老县尊归朝!”
直到楚宁连说了三遍, 沓老县尊才听清楚,抬起头来看向楚宁, 楚宁顺从的低头靠近, 任由沓老县尊摸上她的盔甲。
“这……这不是大庆军的盔甲……”沓老县尊的眼睛看不清楚, 但很快也查觉了不对劲,茫然道:“难道中原又换皇帝了?”
不过他很快又自问自答:“忠武将军萧鸿飞?是不是辽西守将萧鸿飞?”
“对,就是辽西柳城守将萧鸿飞将军。”楚宁解释道:“萧将军正率兵在追杀逃走的鲜卑狗贼,所以将诸位交由本将安置。”
“你就是昭义将军楚宁?是位女将?”
“是。”
沓老县尊点点头,倒是没在性别问题上面多作停留, 而是捧起那碗清粥喝下,润过嗓子后问道:“此番你等北上,携军几何?粮资几何?”
“忠武军一万,昭义军四千,辅兵和杂兵共计一万七千余。”楚宁对答道:“粮资目前尚余万石左右。”
事实上,当然不只一万石,只是楚宁担心这位老县尊要求放粮,所以报了一个保守数量。
“仅仅三万兵卒,就敢北上乌侯秦水……”
沓老县尊也不知该说这些人是胆大呢,还是无知,不过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粮草问题,这些边民被鲜卑劫掠来后饿死者甚多,基本都没有吃过饱饭,现在既然被救了出来,那就得救到底,最起码要解决他们的口粮问题。
“这是老夫被抓来后,暗中整理的人口薄册。”沓老且尊又将那薄册拿出递给楚宁,说道:“去年与老夫一同被这个邑部掠来的人口,共计六千四百七十一人,今天邱老六去了,还余三千八百六十七人。”
楚宁仔细翻看着薄册,里面的名字有些是用笔墨所写,有些是用的草木颜料,还有一些字迹即使干涸成褐色,也隐隐间还留着几许铁锈般的腥味,显然是以鲜血所书。
一个个被写上又划掉的名字,便是一个个生命从存在到逝去的痕迹,而这位老县尊,就是这些逝去者的唯一记录人,如果没有他,或许这所有的生命,最终都只会变成模糊不清的数字,埋葬在历史的尘埃。
“请老县尊放心,所有生者,都会得到妥善安置。”楚宁将薄册还还,恭敬道:“之所以只发放清粥,并非是因我等吝惜粮食,而是他们都久经饥饿,肠胃已经被饿得落下病根,如果不慢慢调养,让其随意暴食,恐多生病变。”
听楚宁这么说来,老县尊方才略微放心,让那个年轻人背着自己,又叫来几个人,亲自协助卫民军进行安置。
有老县尊的帮助,忙到晚上,终于将事情理顺了些,楚宁只吃了一个馒头就回帐子里,研墨提笔,开始写字。
她在给白夙编写新的算学书,原本按楚宁的想法,在卫民军的蒙学基础上增加一些财会知识,满足钱庄账务需要的便可,但今天写着写着,她却忍不住搁笔沉思起来。
今天沓县尊给她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即使现在冷静下来,她仍然有种想要改变现状的感觉,但这改变说来简单,可当真做起来又岂是易事?
楚宁以前看过许多穿越小说,主角念几句诗,就会才名远扬,主角背几句名言名句,就会立刻开宗立派,变成思想学术高人,要是主角再招些弟子,办个学校,那必然会招些道士来搞化学,找些铁匠木匠搞物理,一年卖肥皂,两年搞玻璃,三年火/药加大炮……
念诗,楚宁也会,但现实不是小说,背再多诗词名言也不能提高粮食的产量,填不饱大家的肚子,就解决不了最基本的生存环境,战争依然会继续,历史依然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