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御天下GL_作者:何处繁华笙箫默(526)

  两军这一相逢,其目的各自明了,也不多说,直接便摆开阵势打了起来。

  正是这一战,让刘元海深刻明白——他曾视为依仗的二十万匈奴精兵,在中原的这些年已被繁华迷了眼,已经握不紧战刀,骑不快战马……

  仿佛消失一般,失去音迅好几年的凤鸣战部也在此战出现——但此时的凤鸣战部,却已改头换面。

  凤鸣战部这些年的隐藏,并不完全是为了配合大战,伏击伪燕,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试行全新的军事训练和制度。

  在辽东向伪燕宣战之前,楚宁曾向元老院提出过一份新的军队构想——新军放弃现有的半强制征兵,实行自愿参军制,且年龄限定在十八至二十五岁之间。

  也就是说,新军将会是一支拥有着热血与豪迈的青少年军,这个年龄阶段的人还没被世界磨平棱角,也没经过社会的洗礼,在军队的训练和培养下,更容易塑造性格,也更容易种下信仰,是楚宁未来将军队职业化的一步要棋。

  当年跟着楚宁东莱起家的旧部鱼龙混杂,而燕夫人的旧战部和萧鸿飞的忠武军虽然已经产生了初步军队信爷,但大部份人已逐渐老去,后来为了应对各方势而急速扩张的军队良莠不齐,大部份人都盼着卸甲归田,回去娶个媳妇种上几亩地,完全不具备职业化的基本素养。

  经过全新军制培养和训练的凤鸣战部,虽然才仅仅不到三万,但身披精甲手握良兵,甫一面世,便引起了各方注目,而其战力,更是让人为之惊叹!

  早就被酒和钱财侵蚀的匈奴军一战大败,刘元海不得不丢下大部份族人,率着数万余步仓皇逃西逃。可燕凌戈并没给他留下余地,率着凤鸣战部紧追其后,如狼戏羊一般,追到了天山脚下。

  失去了族人,没有粮食,没有后勤,眼看着军队在凤鸣战部一次次的屠戮下化作枯骨,刘元海在逃到天山后,心理终于完全崩溃,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复起之机,遂献上降书,向辽东政权称臣。

  彼此,楚宁方才从并州赶到长安,与白夙并肩长安城外,望着一片断壁残垣感慨不已。

  长安,喻意长治久安——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之为‘京’的城市,也是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楚宁前世西安简称‘镐’即源于此。

  在楚宁前世,长安乃十三朝古都,是强盛和文明的代名词,是千万华夏儿女的心之圣地。

  楚宁一直慕长安,但前世却一直无缘于长安,只能从古籍书中一窥长安之风华,本以为今生能够亲眼目睹,却没想到,如今却是满目残垣。

  “文和,凌戈派人送回了刘元海的降书。”

  萧鸿飞捧着一个木匣过来,递给梁秋月后,见楚宁还望着长安满目痛惜,便安慰:“虽说长安城大半部份都被烧毁,但以我辽东的财力务力,在没有大仗要打的情况下,两三年便可重建起来……”

  “长安城可以重建,但新的长安……却再也不是曾经的长安了……不见长安慕长安,见罢长安泪长安。”楚宁叹道:“身骑白马赴戎边,旌旗猎猎啸百川……挽弓如月护长安……这长安,我终究还是没能护住……”

  萧鸿飞闻言,顿时泪流满面道:“老夫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打马长街,目睹过这长安十里繁华,而今跨马重归,却故国不再,故城不复,故人不见……”

  长安城并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它历经风霜雨雪,历经改朝换代,从周到秦再到汉庆——他已经成为了座丰碑,铭刻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内心。

  “论胸襟,论才德,天下能及文者甚少。”萧鸿飞突然撩开衣甲跪道:“老夫自愿称臣,叩请文和登基,重建长安!”

  楚宁大惊,却见白夙亦后退数步,拜道:“天下大乱尚未肃清,益州仍有夷贼作乱,请文和以天下大局为重,以百姓为重,君临天下,重建长安,以正大统,以安民心!”

  与以同时,随侍的梁秋月与萧鸿飞和白夙的随护,纷纷跪拜道:“臣等恭请使君登基,君临天下,重建长安,以正大统,以安民心!”

  ……

  楚宁顿时哭笑不得,她以为组建了元老院和执政院,即使辽东九州政权得了天下,她也顶多混个执政官的位置,顶多权御天下,却没想到,最终仍然走上了君临天下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