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砚_作者:沧海惊鸿(230)

2018-06-09 沧海惊鸿

  兵部尚书忙抢先道:“陛下,臣以为,北郑如今局势混乱,正是我大周发兵的绝好时机!”

  宇文睿“唔”了一声,不置可否。

  “陛下,”景子乔出班道,“臣以为此时局势并不明朗,宜静观其变。”

  兵部尚书急道:“英国公此言差矣!杨烈已死,北郑朝堂乱作一团,必然没有闲暇功夫顾及边关。此时发兵,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景子乔摇头道:“未必。何以杨烈刚刚身死,战腾就能拥兵护住东宫?他又是如何迅速得知消息的?而且,杨烈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还是被人杀死的?病又是什么病?若是被人杀死的,又是何人所为?这些皆是疑点。所以,臣以为,为今之计,该当静观其变。”

  宇文睿点点头道:“英国公所言有理。众位爱卿各司其职,速速将北郑的详细情形,以及杨烈之死因查明,报之于朕,再图后计。”

  君臣间又谈论了几件大事,尤其是礼部负责接待各方觐见之事,便散了朝。

  群臣散去,唯有裴重辉未动。

  宇文睿会意,微笑道:“裴卿慢走,朕昨日读书,遇到一百思不得其解处,还请爱卿移步指点一二。”

  裴重辉暗道皇帝聪明得紧,拱手道:“谨遵圣命!”

  君臣二人来到了后殿。

  “先生请坐,”见裴重辉坐了,宇文睿才坐下,又一迭声地吩咐申全,“快给裴先生奉茶!”

  裴重辉谢了座。

  宇文睿道:“先生定有要事。”

  “是。昔年,臣曾禀明过陛下,对我朝格局有一些想法。”

  “不错。先生曾说,自幼时读书时起,直到入仕之后多年,三十余载间,对我朝的政事、刑名、官职设置都感触颇深,觉得急需改变。还让朕允你在六部中逐一历练,尤其是在刑部,还有大理寺,说是要给朕一个革除弊政的结果。”

  “这就是臣所说的结果,”裴重辉说着,递上一本厚厚的奏折,“臣总结多年所见所闻所感,写下了这本变法的折子,还望陛下采纳。”

  宇文睿接过,感到掌中的厚重沉甸,感慨道:“先生用心了!”

  她翻了两页,笑道:“先生奏折中的内容,倒是极像秦代的‘三公’。”

  裴重辉正色道:“像,亦不像。”

  “愿闻其详。”

  “秦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三公九卿制’。所谓‘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总理朝政,太尉执掌兵事,御史大夫管理典籍、监察百官;太尉与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但臣之所说的‘三公’是丞相、太尉与司寇。丞相负责朝廷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司寇负责律法的制定与执行;三者平行于天子之下,互不隶属,各司其职,各自对天子负责。”

  宇文睿听得似懂非懂,苦笑道:“朕实话实说先生可别笑话朕。”

  “陛下请讲。”

  “先生所说的,朕着实听着有些糊涂,似乎有些……唔,怎么形容呢?”她拧着眉头,一时想不出合适的词语。

  似乎有些超越这个时代吧?裴重辉在心里默默替她补充着,默默摊手。

  “陛下所思,臣能想象得到。这也是臣浓缩三十余年所见所闻,总结历朝历代的得失,才写出来的。陛下一时半刻看得懵懂,也是情有可原。”

  宇文睿又翻了几页,“裴先生对朝廷体制的细节考虑得极是周全,这份折子,朕怕是一时看不完的。”

  裴重辉点头道:“国家变革并不急在一时,如今北郑局势日益吃紧,这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臣的奏折,还请陛下详细看看,有朝一日陛下攻下北郑天下一统之日,臣相信这份奏折必然用得上。”

  “先生放心,朕定会细细地看。”

  “陛下,臣还有一句要紧话。”

  “先生请讲。”

  裴重辉沉声道:“臣以为,历朝历代的兴衰存亡,其根源在于人。有明君能臣,则国家大治,人民可享盛世;若是昏君当政,必然佞臣横行,百姓受苦,生灵涂炭。如此看来,盛衰岂不是只系于天子一身?百姓也得时时烧香念佛祈求个‘好皇帝’?臣以为不该如此!明君少而又少,与其依赖于人治,不如依赖于法治。依托于好的制度,要远远强过依托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