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爱江山更爱我gl_作者:东风泪眼(41)

2018-04-07 东风泪眼

  电视中传来熟悉的凄婉箫声,看过《靖康》的观众顿时有泪目的冲动,这是素心出场的背景乐。

  《靖康》结局不算悲剧,只是让人深沉的无力无奈,一个时代的不幸,寻凝戛纳获奖之后就神隐了,让人无从慰藉悲伤的情绪,现在看见她,恍如那个悲苦的坚毅女子穿越千百年的时光,远离战乱,幸福的生活着,真好。

  所有嘉宾到齐,很快到了游戏环节,所有人都好有趣,气氛轻松搞笑又自然,有意思,没有想象中的纪录片式的单调刻板。

  当晚数据出来,第一期节目收视率可观。

  第二天网上独播后炸了锅,港澳台三只太讨喜了,寻女神走下神坛,显得真实可爱,哎呦好看!必须追。

  漫长的一星期,又到了周六的晚上,22点准时开播。

  冗长广告后,一个航拍绿意盎然,古色古香的小镇全景。

  屏幕上打出姑苏市,画面转黑。

  怀念忧伤的琴音响起,一行宋体字‘针迹记录针尖下的艺术’淡入又淡去。

  这是一个纪录片,记录了刺绣国家大师赵文英老师的事迹。

  赵文英,女,1937年出生,江苏省姑苏市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苏绣皇后”。

  1945年跟随母亲学习刺绣。1954年8月在姑苏市文联刺绣小组工作。1965年10月后担任姑苏刺绣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总工艺师,1986年11月创建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任馆长、总工艺师。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1999年6月退休。2001年建立工作室。

  中国刺绣艺术史上第一个进入国家级艺术殿堂——魔都美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的刺绣艺术家,曾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随着镜头,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绣品呈现在观众眼前,不光是这些代表作,还有绣制的古画《姑苏繁华图》、《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维摩演教图》等传世作品更是巧夺天工。

  年轻的观众耐着性子看完,年纪大些的观众深有感触,当年这些绣品问世时,引起了多大的轰动,老外们也喜欢,邀请了多少次赵老师出国教授绣艺,国家领导人更是频频接见,直到现在也是送给外宾的首选礼物。

  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他们是等着明星们出现。

  很快,一辆行驶的房车上,斌哥做着讲解:“等下,我们会去拜访赵老师,这次是带着任务去的,赵老师会传授一些简单的针法给我们,两天以后你们要交出一幅作品,赵老师会评选出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第一名会得到神秘礼物,最后一名当然要……”

  他看着寻凝坏笑:“接受惩罚。”显然是想到了击鼓传瓜。

  寻凝轻笑,这里这么多娇小姐,别的不说,看向林清妍,无法把她与需要缝缝补补联系起来。

  林清妍身体一紧,羞涩又雀跃。

  怎么办?被寻凝一看,她就好紧张。

  车子很快驶到目的地,柳烟村。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好一副江南水乡。

  斌哥抚着一颗两人合抱的柳树:“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柳、留同音,每逢送别远行客,古人会折一枝柳枝,伴着古曲《折杨柳》与亲友依依惜别,这种风俗在唐代最为盛行,所以柳树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相关诗词文章数不胜数。

  “柳烟村种柳得名,柳树的寿命在木本植物中不算长,通常能活30—150年,而这颗老寿星已经有近500年的树龄了。”

  “500年时代变迁,这颗柳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岁月。”

  “哈哈,我小的时候,和村里人在这颗树下乘凉,如今当初的小孩子都变成老奶奶了。”

  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媪笑着走来。

  斌哥连忙迎过去:“赵老师!”

  相互问过好之后,大家就坐在这颗柳树下,凳架、绣布、棚架、针、纱剪、丝线,每个人装备齐全,斌哥也不例外。

  “我会教大家苏绣中,相对简单的针法—平针绣,这种绣法特点是起针和落针有规律,用这种针法绣出的作品平整。”赵老师一口平和吴音,讲解着自己衷爱了一辈子的苏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