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花厅开窗,清风徐徐,凉意缓缓而来,甚是悠然。
汉王令人置画架、笔墨。王妃随了她意,执纨扇侧卧,任由她去画。
汉王摊纸泼墨,全神贯注于笔下。
仿佛换了个人一般,她的稚气隐然不见,神色专注,眉目湛然,全然沉浸于画中。
她少有如此正肃的时候,王妃不知想到什么,竟有些失神。汉王身心俱在她与画上,王妃神色恍惚,她立即就发现了,轻轻咦了一声,停下笔,不解地望着她。
这一打断,王妃回过神来,冲她一笑,昳丽不可方物。汉王脸颊红了红,提笔继续,兴致愈加高昂。
这一画,便到日暮黄昏。
汉王画技称不上出神入化,与大家相比,更是相形见绌。然而这一幅画像,有着画技以外的东西。
两名侍从一左一右将画卷挂到架上。
画中女子侧卧,着白衣红裙,一眼望去,只见轻纱松软,仙袂翩翩,女子容貌隽秀,神色平和,姿态从容而恬淡。汉王笔触极为细腻,裙裳花纹都有描绘,用色柔丽,线条清雅。细细注视,画中人淡然的神态下,仿佛含着轻柔的笑意,正是方才,王妃回过神来,对汉王那一展颜。
汉王紧张地站在王妃身后,见王妃久久静默,不禁忐忑不已,唯恐王妃不喜欢。
她屏住呼吸,忍住没有出声。又过许久,她回过头来,与汉王温婉一笑,道:“殿下画得真好。”
她是当真喜欢,汉王松了口气,睁大了眼睛,问道:“好不好看?”
王妃颔首:“好看。”
形似,神也似,殿下眼中,她竟是这般好。出尘,无争,飘逸若仙子。
汉王彻底放下心来,与王妃一同观赏那画。她已极力欲将王妃画得像,但总觉犹不及王妃之万一。
汉王忽然又想到,倘若王妃能化作本体,让她画一画桃花盛放的模样便好了。王妃那么好看,倘若入画,一定美极了。便是不能入画,让她看一看也是好的。
她心中将那棵桃树与王妃等同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哪里不对。反倒觉得,原来王妃那么好看,其他花都比不上。
汉王一面想,一面望着王妃,支支吾吾的,正欲开口,又想起,花时已过了,今年必是来不及了,得等明年才好。
当此时,花厅外匆匆走入一婢女,向二人行了一礼,禀道:“殿下,太常府来了名管事,有要事欲拜见王妃。”
汉王愣了愣,太常府能有什么事寻王妃?她双眉一竖,道:“不见。”太常府又不喜欢王妃,突然寻来,必不是什么好事。
婢女行了一礼,正欲退下,王妃道:“见一见也无妨。”殿下毕竟尚在京中,京中人言纷扰,太常府来人,倘若连王妃的面都见不着,不免受人非议。
汉王显出不情愿来,只是王妃说了要见,她自不会反对,便点了点头,道:“我在这等你。”
王妃一去,花厅中便只剩了汉王与三两名侍从。画上墨迹尚未干透,还需再晾一会儿。汉王便走回案前,铺设新纸,抬笔蘸墨,于纸上刷刷几笔,便描绘出桃树的枝干来。
信笔涂鸦而已,枝干既成,再点缀上红花便可算成了。汉王却停了笔,在画上仔细看了许久,总觉用笔生疏,毫无形态。她学的是人物画,并不擅画景。汉王暗自思忖,等明年也好,她还能学一学如何绘景。
这样一想,她倒不那么急了。开开心心地继续画下去。
桃花色彩艳丽,她调了色,换了支笔,点点红花点缀在枝头,简洁明快。猛然间,汉王脸色煞白,怔在原地。
那明快的画笔失了力道自指尖骤然滑下,在纸上点下重重一笔,嫣红的墨层层晕染开,如鲜血一般刺目。
汉王愣愣地呆了一会儿,眼中溢满惊慌,她不知阿瑶是如何修炼的,也不知她道行究竟多深,但她是千年桃树,自非凡人百年寿数可比,千年万年之后,她兴许犹在世上,而那时,她早已是一抔黄土。
“阿瑶……”汉王心中唤了一声,急切地朝外走去。
她步子急,带翻了案上砚台,墨汁打在她身上,侍从大惊失色,连唤:“殿下!”上前欲为她擦拭。
汉王恍惚不觉,只一味往外走,想要看到王妃。
太常府来的是名管事,王妃接见,必不会过于郑重,想是在偏厅,汉王脚下不停地走去。侍从急忙跟上,见殿下神色恍惚,似有心事,也不敢出声唤她,只紧紧跟在她身后,以免路上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