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恪明白秦昭睿有心拉他下水,他先是看了一眼罗午斋,那老不休装聋作哑低头看鞋,看样子是不想蹚这浑水,他偏要拦他下水。踱步出去站在了罗午斋旁边:“皇上,臣认为汉王说得对,该赏的是袁州当地官员,该查的,是督运救济粮的官员,国之根本为民,民之根本是活下去,朝廷若连保证让他们活下去都做不到,难免失了民心。此次旱灾,赈灾极为不力,要查,应由中书院联合御史台派出官员去查,查清楚查明白。至于奖赏,圣上说赏谁较好?”
皇帝一脸忧愁,他本就体弱,最近又和爱妃缠绵床榻,今日真是无心久缠朝堂,随手指了高恪:“此事由爱卿全权负责,罗爱卿要全力配合此事,该赏该罚,务必做到公平公正。”皇帝一甩袖袍退朝,罗午斋心里恨恨的冷笑一声,汉王那席话看似为民不偏不倚站得正直,其实是巴不得朝堂一团混乱,高恪又想把他推出去和楚王一派作对?未必太天真。
沈德顺有点困的往宫外走,这些天他小孙子闹病,他也跟着睡得不好,早朝又如此早,困得很。听到有人叫他,随口应一声,一转头脸色有点白,汉王和他… 好像一直没什么交集,今天这是?
高恪远远的看见了沈德顺和汉王,原本欲出宫,转念又往回走,往延福宫走去,一路通传,终于见到女儿,见孙女也在,不由得上前捏了捏她的脸:“伏秀又在姑姑这呢,可有给姑姑添乱?”
——“她呀,乖得很,成日经书不离手,一杯清茶能坐到天黑,真不像个小孩。也不枉爹爹当年为她取‘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的怀逸,小女娃志气不小。”
高恪对皇贵妃的肚子看了一眼,摇头叹了一声:“再有志气也是个女娃,幸得广征又添一子,此子日后必能成材。我高家一门日后能走多高,还得看你呀女儿。”这话说得皇贵妃也伤感起来,说来也怪,她入宫三四年,肚子就是不见有动静,皇帝对她恩宠甚隆,再怀不上,她都要急得没章法了。三不五时接伏秀进宫,也是极想有个孩子在身旁陪着。如今父亲又这样说,她喟叹一声:“莫说我如今怀不上,就算日后我怀上了,皇后已为皇帝添了一子,又哪能轮得到我的孩子去主宰未来高家的运势?”
看着恢复过来的袁州,顾仲犀也颇为欣慰,总算没白忙一场,适才听郑凉说皇帝的旨意已经抵达袁州,要调他回太康府,调陆知州去京城永安,明为嘉奖,实为堵悠悠众口。到时派下来查案的人,当事官员都调任了,你又能查出个什么来?郑凉倒看开了:“这实为一场生死劫,顾先生救了我一命,回太康也算是回家,于我实在是幸事。”
——“郑大人太客气,当年你救我一命,如今顾某只是以已之长助大人一臂之力,实在不算得什么。大人老家太康,回去也好。”
两人又闲聊一阵,郑凉看着不远处的小孩:“顾先生一人带着她可有不便?如若相信老夫,老夫可带她一同回太康,他日顾先生做完心中所想之事便可去太康接她。”顾仲犀也不想在郑凉面前打诳语,他确有想做之事,且不说这事一时半会成不了,孩子他也不会交给任何人。对正在跨越水沟的孩子喊了一声:“顾韶!不许胡来。”喊完对郑凉拱手:“他日山高路远,总有求大人之时,到时顾某必不会客气。”
——“好!随时恭候。”
第4章 第四章
永安城外城东陈州门东侧靠纸坊边出现了间胡货铺子,店家新面孔,周遭人都说没见过,就一个男人带着一小孩,小孩似乎不能讲话,左脸有一块丑陋的疤,远远看去挺吓人。这两父女连续好些天出现在早市就着姜辣萝卜吃鸭肉包子,临走男人还给孩子买包香糖果子带着,可把那些随爹娘出来逛早市的小娃娃们给馋到。
吃着聊着就熟了,大伙都知道这家人新来永安做买卖,做胡货买卖,那铺子里有胭脂水粉珠宝玉器胡帽胡衣干货胡食,杂的很,店家人厚道,不出几日就有了回头客。
傍晚收市,对顾仲犀来说一个人完全忙得过来,和顾韶就住楼上,后院有厨房,房子不大两人住足够。收完铺子两父女到后厨做饭,早上买的菜还新鲜,一个莴苣笋炒肉一个鸡肉炖着,就开饭。早些年在北麓,他连厨房哪边开都不知道,如今勉强能把两人饭菜做得能吃,顾韶从小不挑食,给什么吃什么,这点他比较欣慰,少了许多麻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