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在神煚手上缓缓推开,扑面而来的,不是灰尘而是凉意。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屋子里的东西只有模糊的影子,神煚叫道:“采儿,掌灯。”
穆采儿连忙过去找到烛台,将蜡烛点燃,然后她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寻常的房间,怎么会放这么多蜡烛?
借着烛光,神煚看清了周边的物什,烛台有点多,一边是寻常居家之物,一边是成排的烛台,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一阵冷风吹来,将唯一的光源熄灭,昭明神宫上空响起了女子的尖叫声。
第20章 等待的心
神煚离开半个时辰,康闵陶体验了思念的滋味,她不自觉地回忆着二人在一起的时光,回忆着一起做过的事,那种种的美好,一一浮现在眼前,好像就是刚才的事,如此令人陶醉。
不过,回忆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趁着这个机会,康闵陶回了一趟家——与神煚亲密无间的日子,她有些时日没回去了。
康闵陶向父母说明了现状,她并未隐瞒自己跟神煚的事。她向父母询问其他的事,局势的发展没有出乎意料,就是还欠些火候。
康闵陶与神煚的亲密往来,被认为是洵都旧族在谋求更多权力,而神煚的态度,则令北迁之族感到不安。神尊之位是建立在十八勋旧的争斗之上的,大家互相利用,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康氏想要重新掌权,必须有神尊的青睐,无论这种青睐是出于何种缘由。不过,现在的康闵陶萌生了另一种想法。
在与神煚相处过程中,她知道神国边境并不太平,需要有勇有谋的将军,康氏一族作为十八勋旧中的士族,本来就是以武功立足的,如果主动请缨,为国立功,更容易赢回大家的尊重,就像神熺时代的桓氏。
不管怎么说,依靠战功获得权力,通过掌握兵权巩固权力,才是士族安身立命之道,这也更能激发洵都康氏的斗志。这几日,康闵陶越发坚定这个想法。与神煚越亲密,她就越排斥借用神煚的力量。
也不知从何时起,康闵陶想要将神煚和康氏一族所求之物分开,明明知道是不可能的,这种想法反而越发强烈。维持一份纯粹的感情,这种观念生根发芽了。
“北边的裔家,派人到咱家,说了些不中听的话。”
康文奭是这样描述的,用南北来区分迁都之后的十八勋旧,是个简便的法子。
“大祭司的人?”
坐镇神都的是首座长老穆剡,随着神煚到洵都的是大祭司裔汤,来见康文奭的人姓裔,九成是大祭司的人。还有的一成,就得考虑北迁之族内部的分歧了。
康文奭肯定了康闵陶的问题,康闵陶接着问:“大祭司,能代表那些人说话?”
“裔汤的意思,也就是穆剡的态度。”
在神国,大祭司和首座长老都反对的事,神尊就得认真考虑。也就是说,在大祭司和首座长老联手的情况下,神尊也是无可奈何的。
康闵陶还是觉得奇怪,十八勋旧分为巫族九姓和士族九姓,这二者各有各的地盘。巫族成为神官,兼任文官,掌握文治,管着神庙;士族成为武官,也兼任文官,主管武功,管着军队。现任大祭司和首座长老虽然同属于北迁之族,但一个是巫族,一个是士族,对于洵都旧族的态度,不应该那么统一。
在她看来,北迁之族争斗两百余年,矛盾重重,如果利用他们打压对手的心理,洵都康氏会是穆剡的敌人,对于裔汤而言,完全可以合作。
“爹,裔汤和穆剡,能和睦相处?”
康文奭听了女儿的话,会心一笑,道:“裔汤才当上大祭司,轻易不能得罪穆剡,要说和睦相处,还早了些。”
听了父亲的话,康闵陶忽然想起一件事,她说:“我记得,穆剡还是抚远大将军时,有一次军费不足,曾向当时的大祭司求助,结果以大祭司为首的一帮大巫不肯,险些闹出大事。最后,还是主上出面调停,才了结了。不过,这两家算是结了仇。如今,穆剡做了文官之首,又有武官做后盾,能忘了这仇?”
“陶陶啊,浑水摸鱼,自然是好,可咱们康氏一族要去分一杯羹,一来要主上信任,二来那帮人也得愿意,总是急不得。”
康文奭笑笑,摆出面对外人时的温和模样,其实也就是个慈父的样子。
“爹,这种事情,不就在眼前?”康闵陶对父亲的畏缩表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