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看就是乖学生的女孩一句话就让闻聆忍不住侧目。
那个时期乐团之类几乎是炫酷不正经的代名词,与这样的乖乖女风格差了有十万八千里。
闻聆不自觉地拢了拢身上松松垮垮破破烂烂的外套,在门口停了下来。
这个文静的女孩子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几乎在她出声的瞬间,闻聆就觉得自己已经迷上了她。
当然她知道这只是错觉——短暂的感觉而已。
总而言之,在高一开学的第一个月月末,闻聆和陈晨成了同一个乐团的队友。
乐团是一个高二的学长创办的,也不只是为了课余的娱乐,他还想去参加市里的比赛。
对此闻聆不置可否,她兴趣正浓,又爱热闹,只要能找个地方让她弹吉他,参不参加活动她都无所谓。
陈晨向来不温不火,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认真完成乐团队长给他们的指示。
在乐团之外,闻聆与陈晨飞快地熟悉起来,并且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这一点让很多认识她们的人都大吃一惊。
不管从哪点来看,这两个人的差距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几乎是完全相反的两人。
陈晨不用多说,她的性格一目了然,温吞、和善、踏实、文静、长情……这样的人在人堆里向来是不起眼的,但是陈晨似乎乐在其中。
闻聆就完全是陈晨的背面了,她热情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极富跳跃性,好奇心极盛,热衷于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也就是所谓“坏学生”,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随心所欲。
就是差距这样大的两人成为了朋友,实在让人惊讶。
——倒不是说这两人性格有什么不好……
而是……违和感,总让人有种磁铁同性相吸了的感觉。
对此两人都毫不在意,闻聆反而还相当自得,她对于让别人大吃一惊这种事向来乐此不疲。
如果可以,她会跟全世界宣布她跟陈晨成为好朋友的事。
而陈晨向来只是无奈而温和地笑着,包容着新任的好友。
高一的春季,乐团迎来了第一次的比赛,一如闻聆和陈晨所预料的那样,成绩很差,他们甚至连第一轮都没有过关。
但这件事对闻聆来说无关痛痒,她对吉他的热情正在逐渐消散,她最近又迷上了雕刻。
这种事也在闻聆预料之中,强烈的好奇心与强大的执行力带来的副作用,就是这样的三分钟热度。
对于吉他、或者说乐团的热情能维持上大半年的时间,已经很出乎闻聆的意料了。
坦白来说,跟陈晨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很愉悦的。
陈晨是最普通的那一类人,却也是最难看透的那一类人,与聪明的头脑相对应的是她的高情商。
但同时她也没有足以支撑得起的野心。
她与陌生人之间的界线清晰得可怕,就连维持的距离也总是保持在一个精准的度上。
而对待朋友,这就是至高无上的享受了,她足够了解你并且足够温柔。
闻聆第一次在陈晨身上感觉到了“契合”这个词的存在。
不过既然已经是朋友,在不在一个同一个团队里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填好退社申请表的时候,闻聆去告知并且询问了陈晨,得到了一份祝福以及不准备离开的答案。
——倒是如传言一般的长情。
闻聆并不怎么在意,只是高兴地甩甩新买的,刻刀,并邀请陈晨去她家参观一下她的新作。
正好周五下午,月考刚过,隔天也没有课,陈晨也就欣然点头。
回去的路上,闻聆和陈晨正说着雕刻的事,后者很配合地认真听讲,闻聆自然兴趣更浓,结果正说到兴起便被人堵住了。
那是邻校的乐团,在春季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眼下来堵人,当然是来嘲笑她们的。
闻聆和陈晨的学校是本市最好的高中,当初闻聆也是下过半个学期的苦工加上一点狗屎运才考进来的。
而邻校就是传说中的万年老二了,几乎事事都被本校压一头,就连本校学生见到邻校的也会不自觉地产生一股优越感。
对此邻校当然是不忿的,然而确实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这次的乐队比赛倒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了。
好在大家都是文明人,不会直接动手,也就嘴上嘲讽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