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我叫郁泉秋,叔叔阿姨你们叫我泉秋吧,讲习所的路,是走这条不错,不过这条路常有人过来担水,地上很滑的,我知道一条路,不远,路也好走。”
头次看见公公婆婆,唯恐给人留下不好印象,郁小同志腿都快软了。
可秉着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心思,心一横,拿出自己这二十多年积下来所有的勇气,脸上堆出能开出花来的笑,对自己未来的公婆献殷勤说,“叔叔阿姨你们刚到这儿,人生地不熟的,我带你们过去吧。”
“那真是谢谢郁小同志了。”她这么主动热情,搁常人,怕是早就要怀疑她居心不良了。但她的公公,只是对她淡淡一笑,颇有些诸葛孔明羽扇纶巾指点江山的风度,轻轻颔首说。
不愧是生养出来医师的人,说话客客气气的,给人一股疏离感,又让人忍不住亲近。
郁泉秋在心里感叹,咋这么好的条件不多生一两个呢,这可好,就剩医师一个供养,万一两老让她嫁个男人传宗接代可咋办?
想想有这个可能,郁泉秋越发郁闷。可也不能当着公婆的面儿质问你俩咋不能多生个儿子吧?
只能憋着心思,赶紧殷勤地把准公婆往讲习所里头领。
路上,寻空儿,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和公婆搭话刷好感。并且,还异常居心不良地把话题往医师身上带,好打听打听二老有没有让医师传宗接代的心思。
不过,不愧是医师的爹妈,思想就是不一样。
听她若无其事地说起叔叔阿姨只有一个女儿,怎么不生个儿子的时候,她公公的神色忽然严肃起来。
老爷子不愧是曾经在中/央当高官的人,脸色一板,她吓得头皮都要炸了,以为老爷子是生气了,刚要道歉,就听老爷子对她沉声道,“孩子,不是为了延续后代才生的,也不是为了让她养我们。我们生下她,是为了爱她的,只有她一个,我们才好把所有的爱倾注到她身上,万一我们生了第二个,更爱第二个,对第一个不是不公平么?”
老爷子一席话说得她心服口服。
许是为了响应上头的号召,这磨子岭上,女人生孩子简直就像母猪下崽儿一样,一年一个,一家七八个算少的,有的还生了十五六个的,反正是越穷,生的越多,生下来了却养不起,只能把女儿丢到乱葬岗里头让狼叼走,或者直接丢到小河里头淹死。
“哎,你跟人家小姑娘说这些做什么?”
可能是看见她一脸的痴呆相,以为她被吓着了,她婆婆赶紧拍拍老爷子的手,示意他赶紧闭嘴。
随后歉意地对她笑笑,“小同志,真是对不住啊,他这两年跟吃了火药一样,动不动就板脸给人脸子看,你别放在心上,就当被只老狗吠了几下,啊?”
她还没缓过神来她婆婆到底说了啥,就见她公公赌气一样,甩开她婆婆的手,皱眉说,“你这人,怎么能乱比喻。”
“把你比作老狗算是不错的了,你都不知道我在文化队和厂里是被怎么称呼的。还跟我置气,那兰大部长您自个儿走吧,别让我扶你了。”她婆婆异常淡定,丢下一句话,就当真不管她公公了。
只拉着她的手,笑说,“小同志,见笑了啊,劳烦你快些带我们过去吧。”
“哎,好好。”她几乎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婆婆公公的互动,心里庆幸还好医师随了她爹,否则,就凭她婆婆这段位,医师要是遗传了她娘,她怎么可能把医师忽悠住带回家?
阿弥陀佛,可真是上天保佑。
郁小同志无耻地认定医师的爹妈就是她的准公婆后,侍候老人当真是比儿媳妇都孝顺。
自从那天送他们过去讲习所过后,每天必过去公婆的住处报道请安。
男女分开住的宿舍有点儿远,她也不在乎,每天早上替腿脚不好的公公挑水,中午就跑到婆婆的住处去,替老太太浇菜园子。晚上则把公公婆婆的脏衣裳都拿去洗了,破衣裳都缝了。
甚至于,有时候,她还会千方百计地搜罗着些好吃的,偷着给公公婆婆送过去,力争在医师不在的时候,替医师尽好孝道。
她这样尽心尽力,讲习所里头的老头儿老太太,当然看在眼里,有时候看她又过来替医师的爹妈干活儿,就打趣她说,“小郁啊,又过来替公婆干活儿啊?”
这讲习所里头的老头儿老太太们,在首都都是有头有脸的,其中,医师的爹妈名声最大,当然都知道他们家里头只有个待字闺中的闺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