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画风完全不是向瑾的。
那梯子就是所谓的云梯,原本是古代用于攻城爬墙的工具,但是这里却被架在了云端,云支撑着斜斜的梯子。下面没有支在地上,而是浮在空中。那是方明人生的一个写照吗?
有些人的人生目标不是一步一步登上更高的山峰,而是攀爬通往顶点的梯子。梯子是单行的,要么往上爬,要么往下退,要么站在上面,要么被人挤跌下去。并没有回旋的余地。方明大概就是那个攀爬梯子的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他可能就是从梯子上跌落的那个人。
那朵三色堇呢?就冲那个“堇”字,已经无法不让人联想到向瑾。静静躺在沙漠中的三色堇,没有枯萎,只有冷清,像是冷眼旁观,也像是悲悯地看着那梯子。那个已经从那梯子上消失的人,到底是在那云中,还是埋在沙漠里,谁知道呢?
吴芃之想起来了,向瑾曾经说过,人都是在沙漠里理解时间和生命的。在沙漠中你感觉时间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却能深刻地体会到死亡的bī近。
吴芃之终于思维从画面本身跳脱了出来,她已经从震惊中缓过来了,于是她看见了那个左下角的签名。签名很艺术,很潦糙,很难一眼认出来。但是她确定她看到了那个“向”字。
吴芃之的心脏再次疯狂地跳动起来,她不得不用手捂住自己的胸口,来缓解自己的激动qíng绪。
然而后面肯定不是“瑾”字,根本上就不是一个字,而是两字。
吴芃之很快认出了第三个字,因为她很熟悉这个字,是“之”。
吴芃之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她不能确定什么,但是她太激动了,她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然后她努力地眨巴了几下眼睛,朦胧中仔细辨认中间的那个字。
那个字是“过”。
向过之。
第15章 第15章
15.
吴芃之慢慢退到屋角,那里有唯一的一条长凳。她需要支撑住自己几乎要虚脱了的身体。而且中午吃下去的食物全都堵在胃里,动弹不得。吴芃之感觉到胃疼。
坐在凳子上,远远地看着那幅画,吴芃之竟然再一次被画面的美深深打动。色彩鲜明却克制,没有qiáng烈的色差,没有浓重的色块,画面柔和而忧伤。
整个展厅里的其它画作,在吴芃之眼中都黯然失色,空dòng无物。大家都是在展现自己的作品,并非送给方明。
只有这幅画是为方明而作。画的标题是“梯子和三色堇”,完成日期是两周前。
吴芃之的思考力慢慢地恢复了。她努力地要捋出一点头绪来。
向过之会是向瑾吗?
吴芃之的第一反应是肯定的。理由已经显而易见。
吴芃之不知道向瑾和方明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他们最后就走散了呢?
即便是散了,向瑾依然给方明送上了这幅画。这是表达思念还是和解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方式符合吴芃之记忆中的向瑾。
若是15年前,吴芃之应该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她现在对人与人之间的感qíng有了更多的感悟。
毕竟还是无法确定向过之就是向瑾啊。有两个不能忽视的疑点,一个是名字,一个是画风。
无论如何,向过之和向瑾,是两个不一样的名字。即便有一个“之”,也不能自作多qíng地认为那是因为她吴芃之的缘故。吴芃之在向瑾的心中到底有多重的分量,她自己没有把握。
说到画风,是更加令吴芃之不安的一个因素。吴芃之不懂画,只能凭直觉。但是这幅画里看不出一丁点当年向瑾的风格来。吴芃之不知道一个画家的风格有没有可能发生彻底改变。
按照吴芃之个人的常识判断,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同时吴芃之也见识过向瑾神奇的学习能力,一个号称不画人的画家,硬生生地画出了那幅让自己惊呆了的作品。
吴芃之qiáng迫自己在心中放大了这两个疑点,她不喜欢盲目乐观之后的巨大失望。她不敢相信,一个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女人,会如此轻松地就被自己找到,她从来没有过这么好的运气,就像她从来都抽不中奖,巨额彩票抽不中也就罢了,连公司年会的小奖品也抽不中那就没救了。她也很绝望啊,所以吴芃之决定做事不靠运气,靠力气。
吴芃之坐在凳子上,bī迫自己悲观一点,谨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