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我执大世
阿洵姑娘的日子过得很简单,她起得比别人都要早些,子桑与谷米每日都睡在她房里的一张小塌上。
听见那根杖子磕磕响起,子桑便赶紧按着原来合欢姑娘吩咐的那样起来给阿洵打水洗漱。
如此过了两三日,阿洵才渐渐习惯了子桑与谷米的存在,晨起时,便静静地坐着等着被侍候。
“以前我是这样侍候合欢的。”阿洵头次日开口与她说话时,是chūn末时分,烈阳渐盛。
子桑愣了愣,楼里姑娘多,听阿洵chuī笛子的客官也多,可大家都爱听着看着,鲜少有人与阿洵姑娘搭话,即是搭话,阿洵姑娘也常常执着杖便走了。
所以子桑和谷米都以为阿洵姑娘不喜欢同人说话。
“噢。”子桑不知道说什么,只静静地应了声,不过有些好奇阿洵姑娘看不见怎么侍候合欢姑娘。
“你多大了。”
“十一。”子桑把帕子叠整放落在阿洵姑娘的手中。
阿洵姑娘眼睛像是定定地瞅着虚无的某处,轻轻地晃移着一双手,捧着帕子轻轻地拭着脸:“我刚进楼的时候十二了。”
后来子桑就发现了,阿洵并不是想与她说话,阿洵只是想合欢姑娘了,也想以前那种可以每天看见时下节气与山yīn山明的日子。
阿洵进楼的时候十二,可合欢已经十六。
十六岁的合欢已是青城一带,酒客嘴里好艳一支花。
合欢爱笑,又会说话,最重要的是身段儿,脸面儿都好看。
阿洵恰与合欢不一样,阿寻不爱笑,也不大说好听的话,好在面容生得净的,更奇的是会chuī笛子。
谷米睡懒觉,可不敢睡太久,起身听见阿寻说话,她好生羡慕,她问阿寻:“你是生下来就会chuī笛子了么?”
阿洵摇头:“哪有什么天生就会的东西。”
阿洵说她少时跟着一些戏班子,就是那种专门讲戏的班子走,因而有人教了她一些,便稍稍试着chuī。
阿洵说,刚开始的时候chuī得可难听了,她那会总也比别人睡得晚起得早,偷偷躲起来chuī。
后来这事就还是给合欢撞见了,合欢连着好几日笑弯了腰,她说,你chuī得就还不如男儿的口哨。
为这事,阿洵好几天没理合欢。
子桑发现阿洵说到这里的时候,低下了头,左手拧着右手,沉默了一会,才说:“我比较倔,又小气,不大讲道理。”
笑归笑,合欢过后又说,你不能总这样瞎chuī,折磨得我耳朵疼,于是合欢花了好些银子,请了先生教阿洵chuī笛子。
正是当年,才有了今日阁上玉笛横,台下杯影静的大雅场面。
合欢总与别的姑娘不同,无论是对谁都是笑笑的,最与别的姑娘不同的是喜欢到处跑动。
得了空就要带着阿洵青城里大街小巷搜罗些好吃的,有趣的,也喜欢大些的勾栏里听大戏,喝别人家的酒。
合欢有时候也喜欢骑马,她在马上的时候可好看了,青丝与丝袖相缠,一起猎猎风中,声似银铃,笑得更欢。
阿洵问子桑她俩:“青城东边,有条河,你们见过吗?”
子桑摇头,摇头后才想起来,阿洵看不到,便开口说;“没有。”
谷米说:“见过呀,叫投水河。”
子桑想真是个怪名字。
好不容易说到自己知晓的事物,谷米又接着说:“很久以前,风渡楼里有一个姑娘,与qíng人约了在河边私会,想要逃走,结果qíng人没有来,她就投了河。”
子桑深以为奇,问谷米:“她为什么要投河?”
“她qíng人没来呀。”
“那她不逃走就好了,为什么要离开风渡楼呢?”
“我不知道,这楼里多好,有吃有喝,可是总有姑娘想要离开的。”
于是她们看向阿洵姑娘,子桑问阿洵:“为何姑娘们要离开风渡楼呢。”
阿洵转过脸来看她,眼神却落在她身后头,阿洵没有说话。
她还是说那条河,不过说的不是投河这等听起来令人不解的故事,说的是潺潺不止,波光磷磷,凉秋暖景。
其实也并非很久远的事qíng,不过往前两三年前,依是这楼,这城,投水河边。
一匹棕色大马,在河边青青郁郁里悠然食糙,上头翻身下来两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