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贾敏若有所思的模样,林海又道,“安王岳父是我座师的亲弟,以往也是有些来往的。”想了想,他又道,“你二哥可愿意来江南?其实咱们若是回京,我兴许还能升个官儿。”
贾敏闻言,猛地抬头盯住林海,一脸惊容毫不掩饰,“老爷想哪里去了?”
哥哥们她一个都不想帮衬,倒是侄儿们她很乐意顺手提携一下,只要他们不至于一点都扶不起。不过她也听得明白,丈夫也不是真心想帮衬自己的二哥。
林海展颜一笑,“等你和黛玉养足了身子,咱们再回京也不迟啊。”
江南养人众所周知,已经跟妻子jiāo了底,他就想再多说一点,“那个于婆子原先有个外甥女,想送进来伺候我。后来,”林海说到这里也稍有尴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我遣散姬妾,她也没断了‘飞huáng腾达’的念头。这回也是有人蛊惑,说是你若有个好歹,必会再抬妾进门。于婆子毕竟伺候过母亲,她寻思她的外甥女进门必会得我青眼。”
贾敏忍不住道:“谋害主母……亏得她还觉得自己能脱罪。”
林海解释道:“因为她背后主谋是我母亲的弟弟,庶出的弟弟。”
☆、第八回
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位舅老爷……不止是跟故去的婆婆有仇了,算计林家的家产才是真正目的。林家有了嫡子,舅老爷也想来分一杯羹就差不多是白日做梦了。
不过舅老爷前世都没得逞,这辈子……
果然林海又道:“你安心就是。一家子我都已经打发得远远的了。”
他以实相告,一来相信妻子不是没担当没胆量,只会缩在后宅熬日子的庸俗脂米分;二来也是给妻子提个醒,毕竟自家人丁不旺却家财万贯,以后他仕途若是再顺遂一些,只怕打算算计他们一家子会更多,来头也会更大。
贾敏如何听不出丈夫的弦外之音,她掩口笑道,“老爷该多留心黛玉才是。”
前世人家算计不得你我,心思全奔着咱们闺女去了。也是咱们夫妻俩身子骨都不争气,才给人可趁之机。
林海一愣,“出了什么事儿?”
贾敏打了个哈欠,“给她找个好先生啊。”
贾雨村为人如何另说,好歹是正经的进士,学问总是过得硬的。黛玉跟他学了四书,若是随便找个先生,林海都自觉糊弄不住女儿,也……挺对不住女儿的。
江南“盛产”才子,寻个良师不难。可自家刚刚决定跟安王走得近些,总不能再找个亲近太子或是哪位皇子的饱学之士来教导女儿。
这么多天过来,这是头一件让林海都觉得略有棘手的事qíng:与安王jiāo好,大半是在向圣上尽忠。安王允了,也是圣上默许了。官职有了着落,任期还剩一年,可这一年里他行事只会越发谨慎,不留半点把柄。
林海还没想好给女儿选哪个先生,没过上几天封氏便再次带了英莲过来探望。
贾敏顺口跟她说起想给女儿寻个好先生,封氏这边恰有个绝妙的人选,“太太可知道方愈?”
贾敏略一思量,“前些年的……方解元?”
封氏笑道:“可不就是他。如今他正在家守孝,闲来无事教着自己女儿和族中的侄女们读书。只是此人有些清高,要林大人下帖子相请才成。”
贾敏颔首,“这个简单。”这位方解元听着有点耳熟啊……傍晚林海归家,贾敏把封氏的话一转述,林海也恍然:这人不错!光想着再给女儿寻个进士做老师,却忘了这等人物。
于是他满心欢喜地当着妻子的面写了封言辞恳切的长信。
方愈的清高一部分也是做给人看的。
同是读书人,解元得了探花的帖子,面子十足:再说女儿和侄女们能借此机会,与翰林家的姑娘结jiāo,何乐而不为?关键是他还跟林探花有了多番往来亲近的理由。
方家有些家底,却还不如甄应嘉家底厚,比起林家,方家也就是个“不那么寒碜”的寒门。方愈想做官,朝中无人可怎么成?
林海与方愈先见了一面,相谈甚欢。
出了月子的贾敏见着了方愈的妻女,尤其是见着方愈的女儿,贾敏眼睛也眯上了:怨不得她听方愈的名字如此耳熟,原来方愈的女儿前世里可是新君宠妃……她在水镜里看到自家抄家夺爵之前,那时方愈官至工部侍郎,二哥贾政恰是他的下属。而在宫中,侄女元chūn是贵妃,这位方家姑娘也是妃位,位分不及元chūn,却给当时的圣上一连生了三个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