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来月没接到姐妹们的帖子,宝钗也是心有所感,今日出门本要和母亲逛逛,买些礼物送给姐妹。结果铺子还没逛上几家,家里长随眼尖,老远便瞧见了林家的马车。
曾经宝钗和黛玉经常往来,二人的随从都认得彼此的车驾。
这回宝钗说什么也不能打个招呼就此分别,于是她拉着母亲邀请姐妹们到街边茶楼里坐一坐。
宝钗的丫头把话传到,英莲妙玉他们齐齐目视黛玉。
别看姐妹们时常聚在一处说笑玩耍,看似彼此都挺亲厚,但其实大家心里都分了三六九等。宝钗能踏进这个圈子,至少妙玉和方家的小姑娘都是看在宝钗是黛玉亲戚的份儿上。
原先英莲在林府见到宝钗还略有尴尬,回府就让母亲封氏教训了:薛家是商户,家底丰厚,可你要记得,咱们家不是平头百姓,纵是朝~廷~高官也不能轻易作践了咱们家。薛宝钗出身不及你,当初也是薛家不讲究不地道,你尴尬什么?
因此如今英莲再见宝钗自是十分平和淡然,这会儿她也不说话,只是瞧了眼满怀期待之色的薛家丫头。
妙玉见不得姐妹之中最为厚道的英莲吃亏,便直白道,“这是央求呢,还是要挟啊。”
那丫头闻言,膝盖顿时一软。
黛玉笑道:“瞧把她吓得。”她刚刚已经给甄宝玉一个没脸,这会儿再拒了薛家太太,她有点嘴软。再说她跟宝钗也有几分jiāoqíng,“那就坐坐吧?”这话是冲着几位姐妹们说的。
宝钗哪有什么要紧事儿,请姐妹们坐下来便说起最近都学了什么——方解元教书,肯定不会教女戒。
薛家太太看着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又动了心思想给儿子寻个好媳妇。
可惜她不擅长做戏,嘴角挂着笑,目光却不时且反复地落在姐妹们身上——连英莲都猜透她是什么意思了。
于是这一天可让黛玉烦闷透了。
贾珠依次把女孩子们送回家,最后和黛玉一起回府的时候才轻声问,“气着了?”
黛玉和大表哥已然十分亲近,在母亲的“指使”之下,父亲不在家她还会找大表哥一起做功课呢,“气坏了!怎么就……这么……”她斟酌了半天措辞,“自以为是!姐妹们背地里不知道怨不怨我。”
贾珠劝道:“妹妹你这算好的。”
黛玉沮丧道:“我明白。若是家世差了些,还不定怎么让人品头论足。”
贾珠道:“若认真计较也没意思。他们无非是仗着大家都是亲戚,自来熟罢了。妹妹你真给他们弄个没脸,于你也无益处。”
黛玉扁了扁嘴,“珠大哥哥,我听懂啦,你是让我跟爹娘告状去。”
贾珠柔声道:“等你再大些,说话他们才能当真。”
“你说得对。”黛玉倒是“纳谏如流”。
晚饭前,兄妹两个及时回到林府。
黛玉先去见过母亲……父亲也在,于是她那张略带沮丧的小脸让爹娘全都瞧见了。
贾敏奇道:“怎么出去散心还散出烦心事儿来了?”
黛玉是夫妻两个百般娇养长大,在扬州她都能横着走,而且女儿让妻子教得一点都不忍气吞声,林海不担心女儿受欺负,“跟小姐妹拌嘴啦?”
黛玉也不隐瞒,叽里咕噜地一口气把全天的遭遇都说了出来。
听说甄家小子特来“堵门”,林海直接道,“胡闹。”
说起两个宝玉,贾敏真觉得这两个半斤八两:在水镜里瞧见两个小公子十来岁而已,一个读书都要丫头作陪,不然念不下去;另一个则闹着要吃丫头嘴上的胭脂……她的女儿怎么会瞧上这么个人物?!还不是前世养在深闺,见识得太少。
这辈子贾宝玉女儿还没见到,倒先遇上了甄宝玉。贾敏压根不用琢磨就知道甄家太太对她家动心了。
别说是她了,就连一直跟她不合的二嫂也一直留心着她的黛玉。
贾敏在娘家也有好几个“耳报神”,她有心打听的事qíng还没有打听不到的。不过她倒是惊讶珠哥儿在她面前一个字儿都没提——要知道二嫂子可没少来信,让儿子多在姑妈眼前旁敲侧击上几句。
贾珠这孩子耳根子一点都不软,言行也有他自己的一套气度。贾敏打算再瞧瞧,只要他不忘恩负义,便让老爷细心提携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