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里元chūn最早在东宫伺候,因为告发太子而立下功劳,被六皇子也就是之后的圣上纳入后宫,晋位贵妃并得了个“贤德”的封号。
本朝妃嫔封号多是单字,双字的……已经是死人了。
元chūn当时可以想成她是因为极得圣宠,而让圣上破例;或是……圣上已经把她当成了个死人。
只看元chūn后来无子早亡,活着的时候也没能提携父兄,甚至让忠顺王府欺负到头上,也无半点反应。
作为亲姑妈,贾敏再一厢qíng愿也不会认定元chūn是前一种qíng况。而且六皇子也就是将来的圣上,似乎是真的不大喜欢元chūn。
这一世就别让元chūn丫头在宫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是找个好前程又不会宠妾灭妻的男人嫁了吧。
贾敏自从积攒起功德,又连着怀胎,心也跟着软了不少:自己过得顺意,绝不会yīn暗且无缘无故地盼着别人过得不好。
却说林海应承了媳妇儿,当晚便修书一封,送往京城。
第二天,贾敏趁着自己肚子还没动静,赶紧把珠哥儿叫到眼前说话。
贾敏没工夫寒暄委婉,而是直接道,“元chūn年纪不小了,你这个做大哥的可有主意?”
贾珠真心不想妹妹再让爹娘卖上一回,他直接大礼拜上,“有劳姑母费心,全凭姑母安排。”
贾珠不愧是个明白人:若不是看在姑母面上,姑父管得着他们兄妹?!因此姑父虽然出了大力,但真正该拜谢的还是姑妈。而且姑妈对他们兄妹的关爱之心,做不得假!
贾敏看着拜倒在自己眼前的侄儿,欣慰地笑了,“既然你谢过我,我便替你妹妹安排了。我知道你们兄妹自有办法传信儿,你告诉元chūn,我给她挑了宁王家的二公子。若是不满意尽早告诉我。”
贾珠知道姑父与德妃娘家jiāo好,闻言便立即道,“侄儿这就去办。”
此时此刻,薛姨妈已经带着女儿宝钗在京中住满了一个月——薛蟠再怎么闹腾央求,薛桓还是把儿子扣在了自己身边。
期间薛姨妈带着宝钗往荣国府和大哥府上走了一圈,只是再见大嫂和大姐也没了当初的亲近之心。
坐在一起说话,薛姨妈听大嫂说宝钗入东宫一事,依旧做不得准……登时脸色一变。
王夫人见状,忙道,“日子还早,不急。”
王夫人与薛姨妈的大嫂,王子腾之妻亦道,“你们大哥这就要回京述职,妹妹不用担心。”
话虽如此,可回到自家,薛姨妈抱着宝钗便忍不住泣涕横流,“我苦命的儿!”
母亲这一两年间颇受打击——她一心相待的舅母和姨妈都非她所想的那般,宝钗思及此处也是轻叹一声。
她不过十四,有父亲悉心教导,却比母亲更稳得住,此刻更劝起了母亲,“元chūn表姐入宫时,怕也是听天由命吧。”
薛姨妈心中更痛,“我也不知怎么回事,怎么就那么信她们的话!”
宝钗可是听父亲说过,太子身边的女子多是由孙家奉上,因此她入宫待选时若是露出有意东宫的心思,只怕立即会招人针对。
况且父亲如今已经投靠了林大人……
再看元chūn表姐正在德妃身边做女官,品级比父亲还高。到时候进宫时正该使些银钱见到表姐,再讨主意才是。
父亲在启程前也嘱咐过,舅舅和姨夫的话不必全都听信……因为舅舅和姨夫主意来得突然,跟从宫中出来的教导嬷嬷没相处多久,宝钗便要“赶鸭子上架”,按照旨意进宫待选去了。
依宝钗的容貌,过初选不难……只是她在一众娘娘们审视的目光下,垂着头余光扫到了站在德妃身后的端庄女官——这位女官正冲着她微微点头。
而坐在德妃下手的贤妃忽然道:“我瞧着这丫头不错,老六那里正短两个伺候的人。”
德妃笑道:“既然妹妹瞧中了。”转头吩咐边上记录的内侍,“留下吧。”
站在德妃身后的元chūn眨了眨眼:该说我这表妹是运道太好,还是不好呢……而宝钗此刻已经如坠云中,整个人都懵了:怎么会是贤妃娘娘?老六?六皇子?太子妃怎么就一言不发?!
☆、第24章
真正厉害人家的女孩儿,在大挑之前便已然定好了前程。
因此像宝钗这种让宫里的娘娘们瞧上一眼,便替儿子取中的姑娘……在一众待选的姑娘们之间连个水花都激不起来:七品官之女,并非圣上指婚,入了王府得从无品级的侍妾混起,连落选的姑娘都不会嫉妒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