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敏齐家记_作者:Fahrenheit(79)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于是王夫人辩解道:“你在宫中也得了你大舅舅和舅母的照应,要不是他,你未必能跟在德妃娘娘左右。你大舅妈说,你大舅还得写自辩的折子,如今她家里也不大趁手,便让我先垫些银子,将来她再给我。”

  元chūn闻言先是一愣,旋即定定地望着母亲,“难道大舅妈跟母亲说,我落选后德妃娘娘是看在舅舅的面子上才收留我的?!”

  王夫人急道:“怎么说是收留呢?”

  元chūn真没想到这位舅妈能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或者说大舅妈是真认为自己跟着德妃,全是看在大舅的面子上。

  她忍不住冷笑道:“母亲,大舅舅的意思咱们是得仔细思量,毕竟他和您是亲兄妹,他不会弃咱们于不顾。但舅妈……不管是大舅妈还是小舅妈,她们的话您听听就算了。”

  若不是碍着两个哥哥,王夫人又何尝乐意亲近两个嫂子了?女儿说得贴心又在理,但她也有她的担忧,“万一你舅妈在你舅舅面前……”

  元chūn道:“母亲不能给大舅舅写信送信儿吗?”顿了顿,她又坦诚道,“母亲,您不知道,女儿最不耐烦舅妈那股子待价而沽的劲头。”

  大舅妈没有女儿,因此算计亲戚家的女孩儿为她家谋利,真是一点都不心疼。

  王夫人勉qiáng道:“那也是……为了你好。”

  这话终究有些底气不足,女儿可是她亲生的。宫里那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女儿能全须全尾着走出来,还得了圣上明旨赐婚,风风光光地出嫁,其中还不定吃了多少苦头。

  元chūn摇了摇头,牢牢拉住母亲的手郑重道,“母亲,德妃娘娘是看在姑父的面子上,才选中了我。”

  王夫人看着女儿半晌都没说出一个字。

  母亲娘家越发达,在府里立身就越稳固。娘家和儿女一样都是女人大半生的依靠。

  元chūn也希望父兄能位高权重。她能体谅母亲偏向娘家,接济娘家,但……什么事儿都得有个度。

  元chūn不愿意做冤大头,荣府的家底多是曾祖父和祖父拿xing命挣回来的。她姓贾可不姓王,“母亲,德妃娘娘亲口所言,她娘家哥哥跟姑父有些jiāoqíng。母亲且细思量,舅舅能把我们姐妹的名字递上去,可真正入宫待选时……未必说得上话。”

  哪里是未必,那是根本说不上话。

  王子腾在宫中哪怕让人帮他带个话都难,正因为如此,他才两次三番坚持着要送亲戚家女孩儿入宫。

  王夫人哪里想不通这个道理?她只是不愿往深处思量。

  大哥若真是像她大嫂所说,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元chūn这个荣国公的嫡孙女哪有不中选的道理?宝钗又如何入了王府却连个品级都无?须知这两个丫头,大哥最初可都是目指东宫的……元chūn见母亲把她的话听进去了,又小声道,“圣上可不会因为谁往宫里送了许多女孩儿而高看一眼。”

  只说圣上身边的几位娘娘,甭管是孙皇后,还是如今掌宫务的贵妃德妃,都是“女以父兄贵”,她们踏入宫中之后甚得荣宠,之后更能照拂娘家。

  太子妃她家,也是父兄都有真才实gān,整个家族才得以蒸蒸日上。

  至少在元chūn看来,指望女儿进宫便得贵人青眼,让娘家沾着外戚的威风连连擢升,直到封侯拜相……不说这是不是白日做梦,她纵然想做杨贵妃,也得看看龙椅上高坐的那个是不是唐明皇!

  舅舅的心思另说,但母亲实在是……本末倒置了。

  至于她那个越发态度微妙的父亲,元chūn想了半天,都不知该如何评价父亲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

  祖父去世,父亲蒙圣上恩典,踏上仕途,可十多年下来,当初五品如今依旧是五品……父亲的本事,虽然不能明说,元chūn也是心里有数的。

  就连她父亲自己也不是毫无自觉,不然哪里就肯默许她母亲多次动用银钱来帮衬,甚至是讨好大舅舅一家呢。

  至于姑妈,她在姑父连续升迁之后,也没有提携父亲,倒是一直把大哥带在身边。元chūn想到这里,便道,“大哥三年后就该回京参加chūn闱,等大哥得中,才是咱们家的好日子呢。”

  王夫人微微一笑:女儿嫁得好且过得好,自能帮衬她哥哥。

  元chūn从母亲的屋子出来,就在走廊上瞧见正探头探脑的弟弟宝玉,她笑眯眯地冲弟弟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