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chūn攥着帕子,简直没话好说:谋算自家的银子倒也罢了,怎么连姨母家的银子都算计上了!
看着元chūn恍然大悟之后先惊后恼,随即微垂着头一脸郁闷,圣上顿觉好笑,“你若是心疼你那表妹,不如替她留心,给她选个好亲事。”
元chūn想了想,说了大实话,“高不成低不就,我又能如何……薛家表妹跟着我那位林家的表妹往高门大户里走动了几次,只怕越发心高气傲了。”
平心而论,元chūn从荣府耳目这儿听说宝钗的做派之后,其实不大喜欢宝钗:作为商户女,志向未免太高远。
元chūn自己这番话对着圣上说出去,宝钗便无缘皇家以及京中的王府了,侧室都不成。
不过这对宝钗而言,并非坏事……以宝钗的出身,嫁入高门,哪里轻易站得住脚?薛姨妈和薛家表哥又哪里像是能给宝钗撑腰的?
其实宝钗嫁给寒门士子真心是个好选择。等这士子高中,宝钗也一样扬眉吐气!
元chūn身为贵妃,自然能替宝钗选择合适的人生……真的只要她几句话就够了。
圣上听了也颔首道:“你想得周到。”
其实淑妃看在元chūn的面子上,还想给宝钗指个婚呢……指婚不仅有面子还有实惠呢!
却说元chūn用她自己的烦心事开导了一番,圣上这一晚好歹睡着了。
然而林海这一边……他只得拉着双目晶亮的媳妇脑dòng大开:太上皇为何如何忌惮那几位老太妃。
王禅不能说多八卦,但对曾经的豪门恩怨以及可能的风流韵事,还是万分感兴趣。
不过林海还是看得出来,他媳妇对太上皇似乎也缺少了点敬意……你说这得是谁才能给王禅这等印象?
细思……真是“有趣”。
至于王子腾算计他,王禅跟林海看法完全一致:等着吧,过不了几天王子腾就得亲自上门为林海这封“推荐信”花费巨资。
之所以不是现在,那是因为王子腾领了差事到京郊大营去了。
☆、第四十九回
但是王子腾“出差”,不代表林海就坐等王子腾归来再“好言好语地商量”。
若是谁都能跟他来这么一出先斩后奏而毫无反应,林海自觉直接把面皮丢下水道得了,横竖谁都能欺负一下。
虽然为了西北备战,林海最恨节外生枝,不过他这回真是孰不可忍。
首先,他纵然十分信任……与其说是四皇子给他送来的消息,还不如说他笃信义忠王。至少在肃端王与忠顺王这对“双宿双飞”的兄弟一起倒台之前,他选择跟着这位前太子混!
在报完仇之前,义忠王的目的以及相应的手段简直直接又~粗~bào。在此期间,义忠王绝对不会四处树敌,也同样不会轻易丢开同盟。
林海顶着昏huáng的油灯写了几封信,jiāo给老包,让他派个信得过的人手带去江南——他得问问,他才离了扬州多久,怎么昔日的同僚旧识连点“小道消息”都不肯跟他说了。
什么呀!
了解林海的人都觉得林海不会跟王子腾联手,至少不会联手得这么毫无征兆。
甄应嘉这个地头蛇听说贾雨村弄着了“大买卖”,在花了些功夫打听到具体内容之后,连着犹豫了三天,都没想好要不要提前告密:但是贾雨村信誓旦旦,林大人离了扬州,难不成就彻底舍了他十多年的……地盘……原话虽然不是这个,但意思总归没错。
众人,包括甄应嘉听了,都觉得在理,而且圣上已经露出要收拾肃端王和忠顺王的意思,那么同样跟这二位王爷不对付的王子腾与林海联手,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之事。
最后还是新任盐政御史觉得事qíng哪里不大对,不管怎么样我先打了小报告再说……这才通过一封密折入了圣上与义忠王的眼,随后经过四皇子再入了林海的耳朵。
从面前的甄应嘉口中得知始末,林海都不得不承认,贾雨村实在是个忽悠人才!而且他不必忽悠一世,只挣一时,有这么个时间差在,若是林海不明就里让王子腾哄住,再像推荐贾雨村一样推荐个人选,他就算上了王子腾的贼船!
话说在林海把信发出去没多久,甄应嘉便已经回京——他来到京城之后又让圣上派出去办差,也是巡查……其实就是去检查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