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_作者:Fahrenheit(139)

2017-09-30 Fahrenheit 红楼

  无奈探chūn是庶女,身不由己的时候很多,手头也不松快。黛玉知道探chūn的难处,往来走动的频次一直把握在王夫人容忍范围之内。

  于是黛玉要想不寂寞,只能去找继母那边的姐妹们玩耍……亏她一直都希望两边都能有合得来的姐妹呢:继母娘家的表姐妹们再合得来,黛玉也不想冷了生母那边的亲人们。

  另外……继母那边的两位舅母对她固然极好,但那副有意考校让她做儿媳妇的模样,黛玉只觉得尴尬:我年纪还小……舅母们的意思我真不想懂。

  她倒是一点不担心婚事不能自主:有爹爹看着呢。

  此时黛玉纵有几分郁闷,望向眉头轻蹙的父亲,她也撒不出娇来,更不敢嘀咕,只能牢牢抓着父亲的手,同时暗下决心:我这算什么心事?这阵子不能给爹爹添烦恼。

  这世上大约只有三类人:只要难受就吃不下饭的,还有qíng绪波动不怎么影响食yù的,以及……能化悲愤为食量的。

  林海是后者。

  王禅与黛玉有日子没见林海满面愁容,难免稍有忐忑,眼见林海饭量更胜以往,且在连用三碗米饭后神色舒缓,这母女俩也齐齐安了心。

  等林海吃完了,抚着胃口默默消化,在他充满爱意的催促目光之下,老婆孩子下筷子的速度终于快了起来。

  饭后黛玉陪着父母吃了碗酸奶便早早告退:今儿爹妈有话说,她才不没眼色地杵在他们跟前呢。

  紫鹃倒是觉着姑娘应该再多跟老爷说两句。不过她终究不是多嘴的丫头,何况她家姑娘又是个有主意的。

  回屋后,黛玉脱掉厚重的外套,抱着手炉坐了一会儿,才让紫鹃预备笔墨,她要给宝钗回信。

  却说黛玉是二月的生日,因为不是整岁数,父亲公务繁忙,母亲有孕,自然没有大办,只请了相熟的亲朋姐妹过来坐一坐。

  说来也巧,宣平王妃也是这一日的生辰,当天王子腾之妻高夫人带着两位小姑,两个儿媳妇,以及外甥外甥女们一起到王府贺寿。

  宝玉本想来林府给黛玉庆贺,无奈他可拗不过亲娘王夫人。

  至于宝钗……她去宣平王府本就有让侧妃相看一番的意思……当时她还不知道因为贵妃元chūn有言在先,她于宣平王府已经彻底无缘。

  前程在望,宝钗很是兴奋,不过黛玉这边也能无视。宝钗人没到,但送了重礼过来:一副董其昌的行糙扇面。

  宝玉和探chūn他们兄妹的礼物则是和贾母给黛玉捎的东西一起,让鸳鸯亲自送了过来。

  虽然其余兄弟姐妹的礼物也算用心,但论价值真没法儿跟宝钗比——黛玉私心里也的确喜欢这副扇面。

  黛玉对宝钗的观感有点复杂:一方面宝钗的大度、大方和贴心都让人心折,但……商人重利的那一面又表现得特别明显……黛玉能理解宝钗的难处,也能体谅她的处境。

  但以后恐怕很难继续做好姐妹,黛玉难免遗憾:她坚信宝钗就是出身拖了后腿。不过即便如此,宝钗嫁入王府只要能生育,必能落个诰命,不仅侧妃不在话下,乃至于……将来能像外祖母一样,做个尊荣无限的老封君。

  只是,黛玉笃信继母特地要求她之后不要再跟宝钗太亲近,绝不仅止于“姐妹去王府做侧室,说出来忒丢人”这一个理由。

  说起来不管是生母继母,甚至是爹爹在闲来无事时,都会跟她说一说别人家的“家长里短”,可他们说得并非人家后宅里那堆jī毛蒜皮,而是……各个家族之间的关系,说完姻亲还会提两句“派系之争”。

  于是不用继母明说,黛玉也隐隐约约猜到宣平王与继母的外公怡安王……政~见~不同,甚至贤妃娘娘所出的九皇子也与宣平王不是一路人。

  说白了,哪怕宝钗嫁给宣平王的儿子做正室,她和宝钗都不好继续经常往来。

  黛玉此时也不由轻叹一声。

  雪雁已经摆好镇纸,而紫鹃则在磨墨,墨锭与砚台摩擦发出的沙沙声,把黛玉唤回了神。

  黛玉深吸口气,提笔沾墨,在笺纸上写下“见字如晤”四个字,心中还是不免自嘲道:以后只怕最多就是多写几封信,礼物送得贵重一些。照爹爹的话说,除非宣平王一个想开了,或者一个想不开,来个改弦更张……不然就只能姐妹之jiāo淡如水了,字面上的淡如水。